佳人
[唐]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简析】:
“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注解】: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
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
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
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
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
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
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
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
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
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
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
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
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
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alone in her beauty
who is lovelier than she?
yet she lives alone in an empty valley.
she tells me she came from a good family
which is humbled now into the dust.
...when trouble arose in the kuan district,
her brothers and close kin were killed.
what use were their high offices,
not even shielding their own lives? --
the world has but scorn for adversity;
hope goes out, like the light of a candle.
her husband, with a vagrant heart,
seeks a new face like a new piece of jade;
and when morning-glories furl at night
and mandarin-ducks lie side by side,
all he can see is the smile of the new love,
while the old love weeps unheard.
the brook was pure in its mountain source,
but away from the mountain its waters darken.
...waiting for her maid to come from selling pearls
for straw to cover the roof again,
she picks a few flowers, no longer for her hair,
and lets pine-needles fall through her fingers,
and, forgetting her thin silk sleeve and the cold,
she leans in the sunset by a tall bamboo.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诗一开头,便引出这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接着以“自云”领起,由佳人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说自己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赶上了社会动乱;兄弟虽官居高位,但惨死于乱军之中,连尸骨也无法收葬。在这人情世态随着权势转移而冷暖炎凉的社会里,命运对于不幸者格外冷酷。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声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纷至沓来,统统降临到这个弱女子头上。女主人公的长篇独白,边叙述,边议论,倾诉个人的不幸,慨叹世情的冷酷,言辞之中充溢着悲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比喻,“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对照,使人想见她声泪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独向深山而与草木为邻了。诗的最后六句,着力描写深谷幽居的凄凉景况。茅屋需补,翠袖称薄,卖珠饰以度日,采柏子而为食,见得佳人生活的清贫困窘;首不加饰,发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表现她形容憔悴和内心的寂寞、哀怨。无论从物质从精神来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个勤快的侍婢,出则变卖旧物,归则补屋采食,与主人相依为命,否则,那将是何等孤苦难耐啊!
诗人在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时,也借助“比兴”赞美了她高洁自持的品格。固然,“牵萝补茅屋”──那简陋而清幽的环境,“摘花不插花”──那爱美而不为容的情趣,已经展示出佳人纯洁朴素的心灵;但“采柏动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写,却更将佳人形象与“竹”、“柏”这些崇高品质的象征联系起来,从而暗示读者:你看这位时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经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劲节的绿竹吗?同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也是象征女主人公的高洁情操的。出山水浊是在山水清的陪衬,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诗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与“倚竹”、“采柏”是出于同一机杼的。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诗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两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关于这首诗的作意,清人黄生认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早些时候,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赵庆培)
------------------------------------------------
【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此为陈王后见废而作,诗题正取之。
绝代有佳人①,幽居在空谷②。自云良家子③,零落依草木④。关中昔丧乱⑤,兄弟遭杀戳⑥。官高何足论⑦,不得收骨肉⑧。
(首言佳人遭乱,致零落失依。自云二字,并贯下段官高,应良家子。)
①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唐人避太宗讳,故改世为代。黄石公《素书》:“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②《论衡》:“幽居静处,恬澹自守。”《诗》:“皎皎白驹,在彼空谷。”③《史记·外戚世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④《楚辞》:“惟草木之零落兮。”注:“草曰零,木曰落。”⑤《汉书·高帝纪》: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颜注:自函谷关以西,总名关中。《魏志·卫f 传》: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诗》:“天降丧乱。”《唐书》:天宝十五载六月己亥,禄山陷京师。⑥《诗》:“远父母兄弟。”《庄子》:“无救戮之刑。”⑦《抱朴子》:官高者其责重。⑧《史记·邹阳传》: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
世情恶衰歇①,万事随转烛②。夫婿轻薄儿③,新人美如玉④。合昏尚知时⑤,鸳鸯不独宿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⑦。
(次言兄弟既丧,因见弃于夫。上四慨世伤心,下四托物兴感。新人叠言,即《卫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之意。)①《缠子》:董无心曰:“无心,鄙人也,不识世情。”②《庄子》:“万事销亡。”庾肩吾诗:“聊持转风烛,暂映广陵琴。”③乐府《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后汉·宗室传》:光武曰:“孝孙素谨善,当是长安轻薄儿误之耳。”孝孙,顺阳侯嘉字也。沈约诗:“长安轻薄儿。”④古诗:“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诗》:“彼其之子,美如玉。”古诗:“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⑤陆倕《刻漏铭》:“蓂荚朝开,合昏暮卷。”周处《风土记》:“合昏,槿也,华晨舒而昏合。”《本草》:“合欢,即夜合也,人家多植庭除间,一名合昏。”⑥《古今注》:“鸳鸯,凫类,雌雄未尝相离。”江总诗:“池上鸳鸯不独宿。”⑦王僧孺诗:“新人含笑近,故人含泪隐。”陶潜诗:“市朝栖旧人。”
在山泉水清①,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②,牵萝补茅屋③。摘花不插发④,采柏动盈掬⑤。天寒翠袖薄⑥,日暮倚修竹⑦。
(末言妇虽见弃,终能贞节自操。上四,应幽居在空谷。下四,应零落依草末。此段赋中有比。山泉,比守洁不污。采柏,比贞心不改。补茅屋,室之陋也。不插发,容之悴也。翠袖倚竹,寂寞无聊也。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诗》:“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皆未当。②《汉书·游侠传》:陈孟公过寡妇家留宿,为侍婢扶卧。《东方朔传》:董偃与母,以卖珠为市。③牵萝补屋,甚言居不庇身,犹《楚辞》“制麦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或疑萝不能蔽风雨,太泥。一说藤萝蔓屋,其空缺处牵萝补之,使青翠满屋,即“对门藤盖瓦”之意,乃山居幽致。此说亦能。梁昭明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韩非子》:“不食于茅屋之下。”④僧汤济诗:“摘花还自插。”⑤古诗:“马啖柏叶,人啖柏脂。不可长饱,聊可遏饥。”《诗》:“终朝采绿,不盈一掬。”毛苌曰:“两手为掬。”⑥古乐府:“海水知天寒。”王粲诗:“日暮愁我心。”⑦枚乘《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薛综曰:“修,长也。”按:天宝乱后,当是实有是人,故形容曲尽其情。旧谓托弃妇以比逐臣,伤新进猖狂,老成凋谢而作,恐悬空撰意,不能淋漓恺至如此。
杨亿诗:“独自凭阑干,衣襟生暮寒”,本杜天寒早袖句,而低昂自见,彼何以不服杜耶。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注解】: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
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
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
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
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
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
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
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
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
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
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
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
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
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alone in her beauty
who is lovelier than she?
yet she lives alone in an empty valley.
she tells me she came from a good family
which is humbled now into the dust.
...when trouble arose in the kuan district,
her brothers and close kin were killed.
what use were their high offices,
not even shielding their own lives? --
the world has but scorn for adversity;
hope goes out, like the light of a candle.
her husband, with a vagrant heart,
seeks a new face like a new piece of jade;
and when morning-glories furl at night
and mandarin-ducks lie side by side,
all he can see is the smile of the new love,
while the old love weeps unheard.
the brook was pure in its mountain source,
but away from the mountain its waters darken.
...waiting for her maid to come from selling pearls
for straw to cover the roof again,
she picks a few flowers, no longer for her hair,
and lets pine-needles fall through her fingers,
and, forgetting her thin silk sleeve and the cold,
she leans in the sunset by a tall bamboo.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诗一开头,便引出这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接着以“自云”领起,由佳人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说自己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赶上了社会动乱;兄弟虽官居高位,但惨死于乱军之中,连尸骨也无法收葬。在这人情世态随着权势转移而冷暖炎凉的社会里,命运对于不幸者格外冷酷。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声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纷至沓来,统统降临到这个弱女子头上。女主人公的长篇独白,边叙述,边议论,倾诉个人的不幸,慨叹世情的冷酷,言辞之中充溢着悲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比喻,“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对照,使人想见她声泪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独向深山而与草木为邻了。诗的最后六句,着力描写深谷幽居的凄凉景况。茅屋需补,翠袖称薄,卖珠饰以度日,采柏子而为食,见得佳人生活的清贫困窘;首不加饰,发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表现她形容憔悴和内心的寂寞、哀怨。无论从物质从精神来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个勤快的侍婢,出则变卖旧物,归则补屋采食,与主人相依为命,否则,那将是何等孤苦难耐啊!
诗人在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时,也借助“比兴”赞美了她高洁自持的品格。固然,“牵萝补茅屋”──那简陋而清幽的环境,“摘花不插花”──那爱美而不为容的情趣,已经展示出佳人纯洁朴素的心灵;但“采柏动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写,却更将佳人形象与“竹”、“柏”这些崇高品质的象征联系起来,从而暗示读者:你看这位时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经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劲节的绿竹吗?同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也是象征女主人公的高洁情操的。出山水浊是在山水清的陪衬,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诗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与“倚竹”、“采柏”是出于同一机杼的。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诗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两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关于这首诗的作意,清人黄生认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早些时候,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赵庆培)
------------------------------------------------
【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此为陈王后见废而作,诗题正取之。
绝代有佳人①,幽居在空谷②。自云良家子③,零落依草木④。关中昔丧乱⑤,兄弟遭杀戳⑥。官高何足论⑦,不得收骨肉⑧。
(首言佳人遭乱,致零落失依。自云二字,并贯下段官高,应良家子。)
①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唐人避太宗讳,故改世为代。黄石公《素书》:“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②《论衡》:“幽居静处,恬澹自守。”《诗》:“皎皎白驹,在彼空谷。”③《史记·外戚世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④《楚辞》:“惟草木之零落兮。”注:“草曰零,木曰落。”⑤《汉书·高帝纪》: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颜注:自函谷关以西,总名关中。《魏志·卫f 传》: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诗》:“天降丧乱。”《唐书》:天宝十五载六月己亥,禄山陷京师。⑥《诗》:“远父母兄弟。”《庄子》:“无救戮之刑。”⑦《抱朴子》:官高者其责重。⑧《史记·邹阳传》:意合则胡越为昆弟,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
世情恶衰歇①,万事随转烛②。夫婿轻薄儿③,新人美如玉④。合昏尚知时⑤,鸳鸯不独宿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⑦。
(次言兄弟既丧,因见弃于夫。上四慨世伤心,下四托物兴感。新人叠言,即《卫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之意。)①《缠子》:董无心曰:“无心,鄙人也,不识世情。”②《庄子》:“万事销亡。”庾肩吾诗:“聊持转风烛,暂映广陵琴。”③乐府《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后汉·宗室传》:光武曰:“孝孙素谨善,当是长安轻薄儿误之耳。”孝孙,顺阳侯嘉字也。沈约诗:“长安轻薄儿。”④古诗:“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诗》:“彼其之子,美如玉。”古诗:“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⑤陆倕《刻漏铭》:“蓂荚朝开,合昏暮卷。”周处《风土记》:“合昏,槿也,华晨舒而昏合。”《本草》:“合欢,即夜合也,人家多植庭除间,一名合昏。”⑥《古今注》:“鸳鸯,凫类,雌雄未尝相离。”江总诗:“池上鸳鸯不独宿。”⑦王僧孺诗:“新人含笑近,故人含泪隐。”陶潜诗:“市朝栖旧人。”
在山泉水清①,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②,牵萝补茅屋③。摘花不插发④,采柏动盈掬⑤。天寒翠袖薄⑥,日暮倚修竹⑦。
(末言妇虽见弃,终能贞节自操。上四,应幽居在空谷。下四,应零落依草末。此段赋中有比。山泉,比守洁不污。采柏,比贞心不改。补茅屋,室之陋也。不插发,容之悴也。翠袖倚竹,寂寞无聊也。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诗》:“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皆未当。②《汉书·游侠传》:陈孟公过寡妇家留宿,为侍婢扶卧。《东方朔传》:董偃与母,以卖珠为市。③牵萝补屋,甚言居不庇身,犹《楚辞》“制麦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或疑萝不能蔽风雨,太泥。一说藤萝蔓屋,其空缺处牵萝补之,使青翠满屋,即“对门藤盖瓦”之意,乃山居幽致。此说亦能。梁昭明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韩非子》:“不食于茅屋之下。”④僧汤济诗:“摘花还自插。”⑤古诗:“马啖柏叶,人啖柏脂。不可长饱,聊可遏饥。”《诗》:“终朝采绿,不盈一掬。”毛苌曰:“两手为掬。”⑥古乐府:“海水知天寒。”王粲诗:“日暮愁我心。”⑦枚乘《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薛综曰:“修,长也。”按:天宝乱后,当是实有是人,故形容曲尽其情。旧谓托弃妇以比逐臣,伤新进猖狂,老成凋谢而作,恐悬空撰意,不能淋漓恺至如此。
杨亿诗:“独自凭阑干,衣襟生暮寒”,本杜天寒早袖句,而低昂自见,彼何以不服杜耶。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唐]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
[汉] 李延年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生年不详,前112年春天为武帝所用。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家世代为倡,李延年...
[汉]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
[魏晋] 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
[南北朝]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
[南北朝] 王僧孺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郯人(即今江苏镇江人--因历史侨置在江南镇江设北地名...
[南北朝] 庾肩吾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
[隋] 江总
[宋] 杨亿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
[宋] 孙素
[宋] 赵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