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卷十三
器图
古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盖士卒犹工也,兵械犹器也,器利而工善,兵精而事强,势则然矣。故曰:兵不精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斗而不勇,与无手同。其法五不当一,然则五兵者,三军所以恃而为勇也,可不谨乎?历代异宜,形制有异,今但取当世兵机,绘出其形,纪新制云。
(图A)(缺)右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麻背之别,其强弱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扑头、鸣。点钢,精铁也;木扑头,施于教阅;鸣,戏射者。又有火箭,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药轻重,以弓力为准。 (图A)(缺)右以皮革为之,随弓弩及箭大小长短用之。
(图A)(缺)右双弓床弩,前后各施一弓,以绳轴绞张之,下施床承弩。其名有小大合蝉,有手射合蝉者,谓如两蝉之状。大者张时用十许人,次者五七人,一工准所射高下,一人以槌发其牙,箭用大小凿头箭。惟手射斗子弩最小,数人就床张讫,一人手发之,射并及一百二十大步。
三弓床弩,前二弓,后一弓,世亦名八牛弩。张时,凡百许人,法皆如双弓弩,箭用木铁羽,世谓之一枪三剑箭。其次者用五七十人,箭则或铁或翎为羽。 次三弓并利攻城,故人谓其箭为踏橛箭者,以其射著城上,人可踏而登之也。又有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三弩并射及二百大步,其箭皆可施火药用之,轻重以弩力为准。
古人自踏张者,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雌黄桦,稍小则有跳镫弩、木弩。跳镫弩赤曰小黄,其用尤利;木弩虽可施,不能久,边兵不甚用。其力之强弱,皆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羽、风物、木扑头、三停。木羽者,以木为羽。咸平初,军校石归宋上之。箭中人,虽去,镞留,牢不可拔,戎人最畏之。风羽者,谓当安羽处,剔空两边,以客风气,则射时不掉,此不常用,备翎羽之乏耳。 三停者,箭形至短,羽、、镞三停,故云三停;箭中物,不能出,以短故也。 (图A)(缺)右以七人张,发大凿头箭,射及一百五十步。
(图A)(缺)以七人张,发大凿头箭,射及一百四十步。
(图A)(缺)以四人张,发小凿头箭,射及一百五十步。 (图A)(缺)以二十人张,发踏撅箭,射及二百五十步。
(图A)(缺)以七十人张,发一枪三剑箭,射及三百步。
(图A)(缺)以三十人张,发踏撅箭,射及二百步。
(图A)(缺)右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迹其意,本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其首形制不常,或如蒺藜,或如羔首,俗亦随宜呼之)。 短柄铁链皆骨朵类,特形制小异尔。
铁鞭、铁简,两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人有作四棱者,谓之铁简,言方棱似简形,皆鞭类也。 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以铁饰之,利于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图A)(缺)右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轮、曰杵、曰杆。有以铁裹其上者,人谓诃藜棒。近边臣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曰铁扌瓜。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者,大抵皆棒之一种。
(图A)(缺)右捣马突枪,其状如枪,而刃首微阔。
剑饰有银、石、铜素之品,近边臣乞制厚脊短身剑,军颇便其用。
大斧,一面刃,长柯,近有开山、静燕、日华、无敌、长柯之名,大抵其形一耳。
(图A)(缺)右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剑掉刀,刃首上阔,长柄,施。钅屈刀,刃前锐,后斜阔,长柄,施。其小别有笔刀。此皆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兢为异制以自表,故刀则有太平、定我、朝天、开山、开阵、割阵、偏刀、车刀、七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出。
右枪九色,其制:木杆,上刃下,骑兵则枪首之侧施例双钩、倒单钩,或杆上施环;步兵则直用素木或鸦项。鸦项者,以锡饰铁嘴,如鸟项之白。其小别,有锥枪、梭枪、槌枪。锥枪者,其刃为四棱,颇壮锐,不可折,形如麦穗,边人谓为麦穗枪。梭枪,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标以掷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枪,亦曰飞梭枪。槌枪者,木为圆首,教阅用之。近边臣献太宁笔枪,首刃下数寸施小铁盘,皆有刃,欲刺,人不能捉搦也。以状类笔,故云。近有静戎笔,亦其小异也。今不悉出。 拒马枪,其制以竹若木,三枝六首,交竿相贯。首皆有刃,植地辄立。贯处以铁为索,更相勾联,或布阵立营,拒险塞空,皆宜设之,所以御贼突骑,使不得骋,故曰拒马。
(图A)(缺)右并以木为质,以革束而坚之。步兵牌长可蔽身,内施枪木,倚立于地。骑牌正圆,施于马射,左臂击之,以捍飞矢。
(图A)(缺)右旗之色采、名号无常,随宜呼之。竿首施铁,世谓耀篦。下注旌,谓之纛头旗。脚或三或二。 (图A)(缺)右望楼,高八丈,以坚木为竿(大不及八丈,则三两楼亦可),上施版屋,方阔五尺,上下开窍,过人。竿两旁钉寻八十个,用索三棚,上棚四条,各一百二十尺;中棚四条,各一百尺;下棚四条,各八十尺。尖铁橛十二个,各长三尺,橛端穿铁环。凡起楼,用鹿颊木二,各长一丈五尺,深埋之,出地八尺,用铁叉、层竿数条(更用木马及巴木坚之),如船上建樯法。其高亦有百尺、百二十尺者,棚索随而增之。版屋中置望子一人,手执白旗,以候望敌人,无寇常卷旗,寇来则开之,旗杆平则寇近,垂则至矣,寇退徐举之,寇去复卷之,此军中备预之道也。 右有铁、皮、纸三等,其制有甲身,上缀披膊,下属吊腿,首则兜鍪顿项。
贵者铁,则有锁甲;次则锦绣缘缯里;马装,则并以皮,或如列铁,或如笏头,上者以银饰,次则朱漆二种而已。
古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盖士卒犹工也,兵械犹器也,器利而工善,兵精而事强,势则然矣。故曰:兵不精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斗而不勇,与无手同。其法五不当一,然则五兵者,三军所以恃而为勇也,可不谨乎?历代异宜,形制有异,今但取当世兵机,绘出其形,纪新制云。
(图A)(缺)右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麻背之别,其强弱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扑头、鸣。点钢,精铁也;木扑头,施于教阅;鸣,戏射者。又有火箭,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药轻重,以弓力为准。 (图A)(缺)右以皮革为之,随弓弩及箭大小长短用之。
(图A)(缺)右双弓床弩,前后各施一弓,以绳轴绞张之,下施床承弩。其名有小大合蝉,有手射合蝉者,谓如两蝉之状。大者张时用十许人,次者五七人,一工准所射高下,一人以槌发其牙,箭用大小凿头箭。惟手射斗子弩最小,数人就床张讫,一人手发之,射并及一百二十大步。
三弓床弩,前二弓,后一弓,世亦名八牛弩。张时,凡百许人,法皆如双弓弩,箭用木铁羽,世谓之一枪三剑箭。其次者用五七十人,箭则或铁或翎为羽。 次三弓并利攻城,故人谓其箭为踏橛箭者,以其射著城上,人可踏而登之也。又有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三弩并射及二百大步,其箭皆可施火药用之,轻重以弩力为准。
古人自踏张者,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雌黄桦,稍小则有跳镫弩、木弩。跳镫弩赤曰小黄,其用尤利;木弩虽可施,不能久,边兵不甚用。其力之强弱,皆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羽、风物、木扑头、三停。木羽者,以木为羽。咸平初,军校石归宋上之。箭中人,虽去,镞留,牢不可拔,戎人最畏之。风羽者,谓当安羽处,剔空两边,以客风气,则射时不掉,此不常用,备翎羽之乏耳。 三停者,箭形至短,羽、、镞三停,故云三停;箭中物,不能出,以短故也。 (图A)(缺)右以七人张,发大凿头箭,射及一百五十步。
(图A)(缺)以七人张,发大凿头箭,射及一百四十步。
(图A)(缺)以四人张,发小凿头箭,射及一百五十步。 (图A)(缺)以二十人张,发踏撅箭,射及二百五十步。
(图A)(缺)以七十人张,发一枪三剑箭,射及三百步。
(图A)(缺)以三十人张,发踏撅箭,射及二百步。
(图A)(缺)右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迹其意,本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其首形制不常,或如蒺藜,或如羔首,俗亦随宜呼之)。 短柄铁链皆骨朵类,特形制小异尔。
铁鞭、铁简,两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人有作四棱者,谓之铁简,言方棱似简形,皆鞭类也。 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以铁饰之,利于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图A)(缺)右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轮、曰杵、曰杆。有以铁裹其上者,人谓诃藜棒。近边臣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曰铁扌瓜。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者,大抵皆棒之一种。
(图A)(缺)右捣马突枪,其状如枪,而刃首微阔。
剑饰有银、石、铜素之品,近边臣乞制厚脊短身剑,军颇便其用。
大斧,一面刃,长柯,近有开山、静燕、日华、无敌、长柯之名,大抵其形一耳。
(图A)(缺)右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剑掉刀,刃首上阔,长柄,施。钅屈刀,刃前锐,后斜阔,长柄,施。其小别有笔刀。此皆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兢为异制以自表,故刀则有太平、定我、朝天、开山、开阵、割阵、偏刀、车刀、七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出。
右枪九色,其制:木杆,上刃下,骑兵则枪首之侧施例双钩、倒单钩,或杆上施环;步兵则直用素木或鸦项。鸦项者,以锡饰铁嘴,如鸟项之白。其小别,有锥枪、梭枪、槌枪。锥枪者,其刃为四棱,颇壮锐,不可折,形如麦穗,边人谓为麦穗枪。梭枪,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标以掷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枪,亦曰飞梭枪。槌枪者,木为圆首,教阅用之。近边臣献太宁笔枪,首刃下数寸施小铁盘,皆有刃,欲刺,人不能捉搦也。以状类笔,故云。近有静戎笔,亦其小异也。今不悉出。 拒马枪,其制以竹若木,三枝六首,交竿相贯。首皆有刃,植地辄立。贯处以铁为索,更相勾联,或布阵立营,拒险塞空,皆宜设之,所以御贼突骑,使不得骋,故曰拒马。
(图A)(缺)右并以木为质,以革束而坚之。步兵牌长可蔽身,内施枪木,倚立于地。骑牌正圆,施于马射,左臂击之,以捍飞矢。
(图A)(缺)右旗之色采、名号无常,随宜呼之。竿首施铁,世谓耀篦。下注旌,谓之纛头旗。脚或三或二。 (图A)(缺)右望楼,高八丈,以坚木为竿(大不及八丈,则三两楼亦可),上施版屋,方阔五尺,上下开窍,过人。竿两旁钉寻八十个,用索三棚,上棚四条,各一百二十尺;中棚四条,各一百尺;下棚四条,各八十尺。尖铁橛十二个,各长三尺,橛端穿铁环。凡起楼,用鹿颊木二,各长一丈五尺,深埋之,出地八尺,用铁叉、层竿数条(更用木马及巴木坚之),如船上建樯法。其高亦有百尺、百二十尺者,棚索随而增之。版屋中置望子一人,手执白旗,以候望敌人,无寇常卷旗,寇来则开之,旗杆平则寇近,垂则至矣,寇退徐举之,寇去复卷之,此军中备预之道也。 右有铁、皮、纸三等,其制有甲身,上缀披膊,下属吊腿,首则兜鍪顿项。
贵者铁,则有锁甲;次则锦绣缘缯里;马装,则并以皮,或如列铁,或如笏头,上者以银饰,次则朱漆二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