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欬嗽
编号48〔嗽〕----59页10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伤风嗽. 恶风自汗脉浮. (加味 桂枝汤)伤寒嗽.恶寒无汗. 脉紧. (加味麻 黄汤)风寒嗽. 痰多气逆. (六安煎)寒包热. 热郁肺俞. 遇秋冬寒凉辄发咳. 寸脉坚. 声音 窒. 但解其寒而热自散. (麻杏石甘汤. 或金 沸草散)热包寒. 先伤风寒.痰嗽未止. 更伤 炎热. 呛咳声嘶. 宜两解其邪. (藏蕤汤加减) 风热嗽. 风郁化热. 宜辛凉散解. (薄荷、桔 梗、杏仁、苏梗、桑皮之属)风温嗽. 风温 上侵. 头胀咽痛. 呛咳失音. 宜清轻凉解.(桑 叶、象贝、连翘、薄荷、杏仁、沙参、桔、甘 之属)温邪嗽.春冬温邪犯肺. 呛咳气窒喉痛. (治同风温)如热郁者. (加山栀、豆豉、郁 金、甘蔗、蒌霜、川贝母)暑嗽. 暑热蒸嗽. 及暑风袭入肺卫. 寸脉大. 喉痒口渴. 俱宜微 辛微凉.(竹叶、蒌皮、杏仁、石膏、薄荷、 香薷)暑兼湿. 欬而痰稠. 气阻溺濇. 宜苦降 淡渗. (厚朴、黄芩、苏子、苡仁、滑石、通 草、花粉、西瓜翠衣. 或益元散)燥嗽. 秋燥 嗽渴. 气促. 宜甘润.(玉竹、沙参、麦冬、 梨、蜜、杏仁、蔗汁之属. 或复脉汤去姜、桂) 火嗽.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金匮麦门冬汤 去半夏. 加沙参、栝蒌、桔梗)火热乘肺. 欬 唾有血. (千金麦门冬汤去麻黄、姜)
编号49〔喘嗽〕----59页28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咳而上气. (苏子膏)喘咳发热 自汗. (安肺汤)咳逆上气. 喉中如水鸡响. (射干麻黄汤)肺胀喘咳. 鼻扇肩抬.(越婢 加半夏汤)咳而喘急. 咽燥如有物塞. 唾血者. (杏仁膏) 肺虚久嗽作喘. (补肺阿胶散) 喘促. 脉沉数. (五味子汤)
编号50〔劳嗽〕----60页2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虚劳干咳. (琼玉膏、或金水六 君煎)脾肺伤损. 劳嗽.憎寒壮热. (团参饮 子)心肾虚. 发热盗汗. 劳嗽无痰. (劫劳散) 咳而无痰者. (人参同蜜煎胡桃肉细嚼. 或二 味煎服. 名观音应梦散)脾肺虚寒. 怯冷痰嗽. (加味理中汤)肾阴虚.脉细数. 下午寒热. 干 咳颊红. (晨服异功散. 夜服六味丸)肾阳虚. 脉微弱. 水泛为痰. (七味地黄丸)肺劳久嗽. 饥则胸中大痛. 视上唇有白点如粞者. 此虫啮 其肺. (百部膏加乌梅、槟榔)下其虫自愈. 经 年嗽. 药不瘥. 余无他症者. 与劳嗽异.(一 味百部膏)有暴嗽. 诸药不效. (服生料鹿茸 丸即愈)乃肾虚也. 不可以暴嗽而疑遽补之非. 编号51〔哑嗽〕----60页13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气促满闷失音. (通声煎)肺实 痰壅. (宜杏、桔、蒌、橘、贝、枳、竹叶之 属)肺虚喉燥. (宜生脉散加玉竹、款冬花、 蜜)外感寒包热者. (细辛、半夏、蜜、姜辛 散之) 内伤火刑金者. (六味汤合生脉散) 顿咳至声不出者. 痰郁火邪.(桔梗汤加贝母、 枇杷叶)久嗽失音. (杏仁膏)
编号52〔肺胀〕----60页19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上气喘胀. 脉浮大. (越婢加半 夏汤)肺胀咳喘. 脉浮.心下有水气. (小青 龙加石膏汤)肺胀咳. 左右一偏不得卧.动则 喘急息重. 此痰挟血瘀. (宜当归、丹皮、赤 芍、桃仁、枳壳、桔梗、半夏、甘草、竹沥、 姜汁)如外邪去后. (宜半夏、海石、香附、 栝蒌仁、甘草为末. 姜汁蜜调噙之)
编号53〔嗽吐〕----60页26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咳呕并作. 为肺胃俱病. 先安胃 气. (二陈汤加芦根、姜汁、枇杷叶. 虚者六 君子汤加桔梗)咳吐. 痰食俱出.(二陈汤加 枳、朮、杏仁、细辛)食积痰嗽. (二陈汤加 栝蒌、山查、莱菔子、枳实、曲蘗)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伤风嗽. 恶风自汗脉浮. (加味 桂枝汤)伤寒嗽.恶寒无汗. 脉紧. (加味麻 黄汤)风寒嗽. 痰多气逆. (六安煎)寒包热. 热郁肺俞. 遇秋冬寒凉辄发咳. 寸脉坚. 声音 窒. 但解其寒而热自散. (麻杏石甘汤. 或金 沸草散)热包寒. 先伤风寒.痰嗽未止. 更伤 炎热. 呛咳声嘶. 宜两解其邪. (藏蕤汤加减) 风热嗽. 风郁化热. 宜辛凉散解. (薄荷、桔 梗、杏仁、苏梗、桑皮之属)风温嗽. 风温 上侵. 头胀咽痛. 呛咳失音. 宜清轻凉解.(桑 叶、象贝、连翘、薄荷、杏仁、沙参、桔、甘 之属)温邪嗽.春冬温邪犯肺. 呛咳气窒喉痛. (治同风温)如热郁者. (加山栀、豆豉、郁 金、甘蔗、蒌霜、川贝母)暑嗽. 暑热蒸嗽. 及暑风袭入肺卫. 寸脉大. 喉痒口渴. 俱宜微 辛微凉.(竹叶、蒌皮、杏仁、石膏、薄荷、 香薷)暑兼湿. 欬而痰稠. 气阻溺濇. 宜苦降 淡渗. (厚朴、黄芩、苏子、苡仁、滑石、通 草、花粉、西瓜翠衣. 或益元散)燥嗽. 秋燥 嗽渴. 气促. 宜甘润.(玉竹、沙参、麦冬、 梨、蜜、杏仁、蔗汁之属. 或复脉汤去姜、桂) 火嗽.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金匮麦门冬汤 去半夏. 加沙参、栝蒌、桔梗)火热乘肺. 欬 唾有血. (千金麦门冬汤去麻黄、姜)
编号49〔喘嗽〕----59页28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咳而上气. (苏子膏)喘咳发热 自汗. (安肺汤)咳逆上气. 喉中如水鸡响. (射干麻黄汤)肺胀喘咳. 鼻扇肩抬.(越婢 加半夏汤)咳而喘急. 咽燥如有物塞. 唾血者. (杏仁膏) 肺虚久嗽作喘. (补肺阿胶散) 喘促. 脉沉数. (五味子汤)
编号50〔劳嗽〕----60页2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虚劳干咳. (琼玉膏、或金水六 君煎)脾肺伤损. 劳嗽.憎寒壮热. (团参饮 子)心肾虚. 发热盗汗. 劳嗽无痰. (劫劳散) 咳而无痰者. (人参同蜜煎胡桃肉细嚼. 或二 味煎服. 名观音应梦散)脾肺虚寒. 怯冷痰嗽. (加味理中汤)肾阴虚.脉细数. 下午寒热. 干 咳颊红. (晨服异功散. 夜服六味丸)肾阳虚. 脉微弱. 水泛为痰. (七味地黄丸)肺劳久嗽. 饥则胸中大痛. 视上唇有白点如粞者. 此虫啮 其肺. (百部膏加乌梅、槟榔)下其虫自愈. 经 年嗽. 药不瘥. 余无他症者. 与劳嗽异.(一 味百部膏)有暴嗽. 诸药不效. (服生料鹿茸 丸即愈)乃肾虚也. 不可以暴嗽而疑遽补之非. 编号51〔哑嗽〕----60页13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气促满闷失音. (通声煎)肺实 痰壅. (宜杏、桔、蒌、橘、贝、枳、竹叶之 属)肺虚喉燥. (宜生脉散加玉竹、款冬花、 蜜)外感寒包热者. (细辛、半夏、蜜、姜辛 散之) 内伤火刑金者. (六味汤合生脉散) 顿咳至声不出者. 痰郁火邪.(桔梗汤加贝母、 枇杷叶)久嗽失音. (杏仁膏)
编号52〔肺胀〕----60页19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上气喘胀. 脉浮大. (越婢加半 夏汤)肺胀咳喘. 脉浮.心下有水气. (小青 龙加石膏汤)肺胀咳. 左右一偏不得卧.动则 喘急息重. 此痰挟血瘀. (宜当归、丹皮、赤 芍、桃仁、枳壳、桔梗、半夏、甘草、竹沥、 姜汁)如外邪去后. (宜半夏、海石、香附、 栝蒌仁、甘草为末. 姜汁蜜调噙之)
编号53〔嗽吐〕----60页26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咳呕并作. 为肺胃俱病. 先安胃 气. (二陈汤加芦根、姜汁、枇杷叶. 虚者六 君子汤加桔梗)咳吐. 痰食俱出.(二陈汤加 枳、朮、杏仁、细辛)食积痰嗽. (二陈汤加 栝蒌、山查、莱菔子、枳实、曲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