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入宫见妒遽唱离鸾 弃
却说董小宛入宫后,顺治帝十分钟爱,无奈她念念不忘冒公子,终日没精打采,日子久了,她觉得这位皇帝倒是好性儿,心中的悲愁,也慢慢地减轻下来。宫女见她肯说话了,便背里问她的来历。董小宛告诉了她,那宫女说道:“这样说来,洪承畴是你的仇人,若想报仇,第一步便要顺从皇帝,得了皇帝的宠爱,便可以借皇帝的势力,报你的私仇。”
一句话说得董小宛恍然大悟。心想,既入宫门,休想再出宫去,不如将计就计,替冒公子报这个仇吧。不到几天,皇帝果然封小宛做淑妃,又怕外人说他娶汉女做妃子,便赐姓董鄂氏,改称董鄂妃。从此卿卿我我,一双两好,真不让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这般恩爱。董鄂妃一心一意伺候皇帝,暗地里却买通太后宫里的太监宫女,打听太后和洪承畴的秘密。这时太后虽红颜已老,仍是顾影自怜,自从多尔衮死去以后,春花秋月,宫闱冷落,每到烦闷时候,便把洪承畴传进宫去,谈笑解忧。那洪承畴当日献小宛进宫,不过避台谏的攻击,又想她生性贞烈,一定要死在宫里,也是借刀杀人的手段。不料她一进宫去,异常宠幸,明知她早晚定然在皇帝跟前说他坏话,借报私仇,便想出一条先发制人的计策。把皇帝私幸汉女荒废朝政的话,对太后说了。太后大怒,立刻便要发作,洪承畴拦住说,这事须得慢慢地斟酌。太后不如先下一道懿旨禁止汉女进宫。他日搜查宫廷,便有所借口。太后依了他的计划,便发下懿旨,禁止满汉通婚又不许选汉女当宫女。在神武门外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的文字皇帝看了,心中暗暗地替董鄂妃担忧。有一天,皇帝正和董鄂妃细细谈心,董鄂妃忽然想起冒公子,不觉扑簌簌地下了两行热泪。皇帝问她什么回事,她呜咽着说道:“臣妾贱同小草,一时得依日光,享荣华,受富贵,转眼秋风纨扇,抛入冷宫,到那时不知要受尽多少凄凉呢。”
皇帝说道:“爱卿尽可放心,朕得爱卿如鱼得水,不但此生愿白头偕老,并愿世世生生结为夫妇。正是唐明皇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卿如不信,朕当对天立誓。” 说着,伸手按住董鄂妃的肩头,双双跪倒在地,皇帝说道:“我爱新觉罗福临,与妃子董鄂氏,原今世白头偕老,世世结为夫妇,永不厌弃倘然中途有变,情愿抛弃天下,保全俺俩的恩情。”
董鄂妃忙磕头谢恩。皇帝扶她起来,她便趁此机会,奏明自己被洪承畴如何强掠进京。原来是姓冒,并非姓董。家中还有一个胞兄名叫巢民,不知生死如何,求皇上天恩,把巢民宣召进宫,俾兄妹得见一面,死也瞑目。皇帝答应了。第二天,便下旨给江南总督,宣召巢民进京。巢民到了北京,董鄂妃在坤宁宫召见。两人见面,悲喜交集,只因宫女站在跟前,只好兄妹相称。皇帝也把巢民召去,问了几句,在宫中赐宴。宴罢,巢民又进宫和小宛说话。说起从前的恩情,和今后的分离,四行眼泪如潮水一般淌下来。只因宫中不能久坐,硬着头皮,告辞出来。临走的时候皇帝赏他黄金五百两,又下旨给江南总督,替他在家乡盖造花园,随时保护。这董小宛自人巢民去后,勾起了万斛愁肠,不觉害起病来。终日睡在床上,皇帝陪伴着她,嘘暖问寒,不离左右;忽然宫女报说,太后来了,慌得小宛出了一身冷汗。正想挣扎起来,已被太后带来的几个宫女,横施竖揪住她的云髻,向脑脖子后面一拉。太后冷笑一声,说道:“长得好狐媚的脸,替我掌嘴。”
宫女便扬起手掌,向两面粉脸儿上打去。皇帝见了这个情形,十分难忍。太后又吩咐宫女把她打死。便有几个拿着红漆棍,几个拿着红布袋,要把小宛装进袋去,然后一顿乱棍打死。这是宫里的刑罚。皇帝到了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当下跪倒在地求着。说道:“她原是好人家的女儿,是洪学士送进宫来的。太后倘然要打死她,应当先办洪学士的罪。” 太后听皇帝说起洪学士,便触动了私心,那口气也便软了下来。吩咐宫女撵她出去。皇帝又道:“这汉女已经进宫多日,如今撵她出宫,于皇家体面不好看。”
太后一想也是不错,便吩咐送她到西山玉泉寺,皇帝再要求时,太后指着皇帝的脸,大声说道:“你可看见神武门外俺的旨意么。汉女进宫便砍脑袋。今天我还看在皇帝面上,饶了这贱人一条狗命呢。”
说罢,催着宫女把小宛扶入一乘小轿,四名内监抬着,直送到西山玉泉寺去。小宛住在寺里,倒也觉得清净,天天念经礼佛,自知红颜命薄,看破了红尘。她原是有夙根的人,不多时,居然把各项经卷读熟,参透奥妙。心中恩怨两忘,什么冒巢民,什么顺治皇帝,都不挂在心头。独有那顺治帝迷恋得利害,自从小宛出宫以后,废寝忘餐,日夜悲啼。有一天,忍耐不住,嘱咐太监宫女们,瞒着太后,悄悄地偷上西山去。一见小宛,便抱头痛哭,小宛把许多红尘虚幻的话,劝慰他一番。皇帝还是依依不舍,在玉泉寺一连住了三天。后来给太后知道,打发总管太监抬着软轿来接驾。又说皇上倘然不肯回宫,太后便要自己上山来了。小宛再三劝说道:“陛下倘不忘臣妾,将来在五台山上,还得一见。”
皇帝无可奈何,上轿回宫去。谁知皇帝回宫的第三天,忽然看管玉泉寺的太监报说,董鄂妃不见了。皇帝又加倍伤心,暗暗打发许多太监,各处去找寻,也毫无消息。皇帝又把伺候小宛的宫女传来,亲自盘问。那宫女说道:“妃子怕是成仙去了。”
这天晚上,正是风清月白,只见妃子在寺后面的瑶台上,走来走去,望着月儿。内监们赶去看时,已是影踪全无了。这不是成仙去是什么。” 皇帝听了宫女的话,反快活起来。拍着手说道:“朕知道她生有仙骨,不是凡俗的人,如今果然成了仙去。可是叫朕怎样呢。”
说罢默笑起来。这是顺治十年秋间的事。梧桐叶落,翡翠衾寒,转眼霜雪连天,倍增忍怛。顺治帝从此看破世情。到次年元旦这日满汉臣工,随班叩贺。皇帝忽然对着各王公大臣发着牢骚,说道:“朕即位十有余年,但见南征北讨,没有一日安息,明室遗裔,到处裂士称尊。现在桂王震荡,云贵告捷。看看明室垂尽,满望舆图一统,永享承平。不料这个郑成功,又来作祟,还是不能安枕。朕想做皇帝很没趣味到不如做个和尚,像西藏达赖班禅,尊荣也是一样。到底得安闲,岂不快活自在么。”
当时各王公大臣一齐跪奏,“皇上英武圣明,古今无双,区区小丑,不日敉平,何庸过劳过虑。”皇帝听了,心中仍是不快。过了几天,宫里忽然吵嚷起来。说,“皇帝走了。”在皇帝房里,搜得一道遗下的手诏。上面写着道: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晔,佟佳氏所生。岐俊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毕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盖,保翊嗣君,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当时太后看了这道手招,怔了半天。吩咐把内大臣鳌拜传进宫来,商量停妥,便传谕出去。说皇帝急病身亡,遗诏立太子玄晔为皇帝。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各王大臣非常惊疑。都说昨日上朝,圣上康健如恒,怎么今日晏起驾来。细看遗诏上面,并没有说起病源,弄得大家满腹狐疑。当下照便入宫哭临。行到大清门外,太后传旨出来,所有满汉臣工,一概不许进宫只吩咐明天在太和殿朝见新皇帝。第二天,那辅政的四大臣,及信郡王铎尼、大学士洪承畴等,捧了八龄的新主,在太和殿即皇帝位,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下旨改元康照。一面在白虎殿里,替顺治皇帝办起丧事来。且说顺治帝自从偷出宫门以后,京城里的路,他是不认识的,便信步向西走去,不知不觉已出了北京城。只见眼前一片荒凉,起了无限感慨。忽然迎面来一个癞头和尚,手中拿着一轴破画,嘴里一声高一声低的不知唱些什么。看看行近跟前,便深深的打一个问讯。说道“阿弥陀佛。师父来了么。”
世祖听了,不沉觉一怔。想道:这个和尚,那里见过的,怎么嗓音怪熟呢。再看他时,见他浑身长着癞疮,一只左眼已瞎,身上袈裟,千补百衲,赤着一双脚。便问他道:“你赤着脚不怕冷么?” 那和尚哈哈大笑道:“冷是什么?什么是冷?”
世祖听了,顿时触动禅机,心下恍然大悟。接着说道:“我是什么?什么是我?”
那和尚说道:“善哉善哉。”
世祖又问他手中拿的是什么画。那和尚说道:“贫僧原是五台山清闵寺里的僧人,俺师父道行高深,修炼到八十岁上,忽然对贫僧说道:‘我明日要下山去了,如今给你一幅画儿,画上画着一个没有眉毛的人,你记着二十年后,带着这幅画儿,下山进京去,自有人替你补画上那画儿中人的眉毛。”
一面说着,一面打开这幅画儿。世祖看罢,便从怀里掏出一支笔来,替他补画上两条眉毛。那和尚见世祖替补眉毛,便趴在地下,连连磕头,口中喊着师父。说道:“俺师父再三叮嘱得来补画眉毛的人,便是我的后身,我听了师父的话。到了二十年,便下山来寻访。在江湖上漂泊了多年,才遇见贵擅樾,不是我的师父是什么。请师父快回山去。” 世祖又问他:“你的师父,如今到什么地方去了。”
那和尚说道:“俺师父自从给了我一幅画以后,第二天,便圆寂了。”
世祖听了,低着头半晌,忽然大笑道:“俺跟你去吧。”
那和尚又说:“师父也该去了。山上的女菩萨,也候着师父多日子了。” 世祖问他什么女菩萨,那和尚说道:“就是玉泉寺中的女菩萨。”
世祖听了,拉着那和尚飞也似地跑去。后来有人见着世祖和董小宛一块儿在五台山清凉寺里修道。当时朝列中有一位鼎鼎大声的诗人吴梅村,作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便是说他两人的事体。那诗道:双成明靓影徘徊,玉作屏风壁作台。薤露戕残千里草,清凉山下六龙来。那诗中有双成及千里草字样,明明是指董小宛。清凉山是五台山上一个山峰,明明是指世祖在五台山出家。堂堂一个天子,只为恋着一个爱妃,敝履天下,弃之如遗,这也是算是千古流佳话。正是:一往情深辞衮冕半生心事托袈裟欲知世祖在五台山情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一句话说得董小宛恍然大悟。心想,既入宫门,休想再出宫去,不如将计就计,替冒公子报这个仇吧。不到几天,皇帝果然封小宛做淑妃,又怕外人说他娶汉女做妃子,便赐姓董鄂氏,改称董鄂妃。从此卿卿我我,一双两好,真不让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这般恩爱。董鄂妃一心一意伺候皇帝,暗地里却买通太后宫里的太监宫女,打听太后和洪承畴的秘密。这时太后虽红颜已老,仍是顾影自怜,自从多尔衮死去以后,春花秋月,宫闱冷落,每到烦闷时候,便把洪承畴传进宫去,谈笑解忧。那洪承畴当日献小宛进宫,不过避台谏的攻击,又想她生性贞烈,一定要死在宫里,也是借刀杀人的手段。不料她一进宫去,异常宠幸,明知她早晚定然在皇帝跟前说他坏话,借报私仇,便想出一条先发制人的计策。把皇帝私幸汉女荒废朝政的话,对太后说了。太后大怒,立刻便要发作,洪承畴拦住说,这事须得慢慢地斟酌。太后不如先下一道懿旨禁止汉女进宫。他日搜查宫廷,便有所借口。太后依了他的计划,便发下懿旨,禁止满汉通婚又不许选汉女当宫女。在神武门外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的文字皇帝看了,心中暗暗地替董鄂妃担忧。有一天,皇帝正和董鄂妃细细谈心,董鄂妃忽然想起冒公子,不觉扑簌簌地下了两行热泪。皇帝问她什么回事,她呜咽着说道:“臣妾贱同小草,一时得依日光,享荣华,受富贵,转眼秋风纨扇,抛入冷宫,到那时不知要受尽多少凄凉呢。”
皇帝说道:“爱卿尽可放心,朕得爱卿如鱼得水,不但此生愿白头偕老,并愿世世生生结为夫妇。正是唐明皇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卿如不信,朕当对天立誓。” 说着,伸手按住董鄂妃的肩头,双双跪倒在地,皇帝说道:“我爱新觉罗福临,与妃子董鄂氏,原今世白头偕老,世世结为夫妇,永不厌弃倘然中途有变,情愿抛弃天下,保全俺俩的恩情。”
董鄂妃忙磕头谢恩。皇帝扶她起来,她便趁此机会,奏明自己被洪承畴如何强掠进京。原来是姓冒,并非姓董。家中还有一个胞兄名叫巢民,不知生死如何,求皇上天恩,把巢民宣召进宫,俾兄妹得见一面,死也瞑目。皇帝答应了。第二天,便下旨给江南总督,宣召巢民进京。巢民到了北京,董鄂妃在坤宁宫召见。两人见面,悲喜交集,只因宫女站在跟前,只好兄妹相称。皇帝也把巢民召去,问了几句,在宫中赐宴。宴罢,巢民又进宫和小宛说话。说起从前的恩情,和今后的分离,四行眼泪如潮水一般淌下来。只因宫中不能久坐,硬着头皮,告辞出来。临走的时候皇帝赏他黄金五百两,又下旨给江南总督,替他在家乡盖造花园,随时保护。这董小宛自人巢民去后,勾起了万斛愁肠,不觉害起病来。终日睡在床上,皇帝陪伴着她,嘘暖问寒,不离左右;忽然宫女报说,太后来了,慌得小宛出了一身冷汗。正想挣扎起来,已被太后带来的几个宫女,横施竖揪住她的云髻,向脑脖子后面一拉。太后冷笑一声,说道:“长得好狐媚的脸,替我掌嘴。”
宫女便扬起手掌,向两面粉脸儿上打去。皇帝见了这个情形,十分难忍。太后又吩咐宫女把她打死。便有几个拿着红漆棍,几个拿着红布袋,要把小宛装进袋去,然后一顿乱棍打死。这是宫里的刑罚。皇帝到了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当下跪倒在地求着。说道:“她原是好人家的女儿,是洪学士送进宫来的。太后倘然要打死她,应当先办洪学士的罪。” 太后听皇帝说起洪学士,便触动了私心,那口气也便软了下来。吩咐宫女撵她出去。皇帝又道:“这汉女已经进宫多日,如今撵她出宫,于皇家体面不好看。”
太后一想也是不错,便吩咐送她到西山玉泉寺,皇帝再要求时,太后指着皇帝的脸,大声说道:“你可看见神武门外俺的旨意么。汉女进宫便砍脑袋。今天我还看在皇帝面上,饶了这贱人一条狗命呢。”
说罢,催着宫女把小宛扶入一乘小轿,四名内监抬着,直送到西山玉泉寺去。小宛住在寺里,倒也觉得清净,天天念经礼佛,自知红颜命薄,看破了红尘。她原是有夙根的人,不多时,居然把各项经卷读熟,参透奥妙。心中恩怨两忘,什么冒巢民,什么顺治皇帝,都不挂在心头。独有那顺治帝迷恋得利害,自从小宛出宫以后,废寝忘餐,日夜悲啼。有一天,忍耐不住,嘱咐太监宫女们,瞒着太后,悄悄地偷上西山去。一见小宛,便抱头痛哭,小宛把许多红尘虚幻的话,劝慰他一番。皇帝还是依依不舍,在玉泉寺一连住了三天。后来给太后知道,打发总管太监抬着软轿来接驾。又说皇上倘然不肯回宫,太后便要自己上山来了。小宛再三劝说道:“陛下倘不忘臣妾,将来在五台山上,还得一见。”
皇帝无可奈何,上轿回宫去。谁知皇帝回宫的第三天,忽然看管玉泉寺的太监报说,董鄂妃不见了。皇帝又加倍伤心,暗暗打发许多太监,各处去找寻,也毫无消息。皇帝又把伺候小宛的宫女传来,亲自盘问。那宫女说道:“妃子怕是成仙去了。”
这天晚上,正是风清月白,只见妃子在寺后面的瑶台上,走来走去,望着月儿。内监们赶去看时,已是影踪全无了。这不是成仙去是什么。” 皇帝听了宫女的话,反快活起来。拍着手说道:“朕知道她生有仙骨,不是凡俗的人,如今果然成了仙去。可是叫朕怎样呢。”
说罢默笑起来。这是顺治十年秋间的事。梧桐叶落,翡翠衾寒,转眼霜雪连天,倍增忍怛。顺治帝从此看破世情。到次年元旦这日满汉臣工,随班叩贺。皇帝忽然对着各王公大臣发着牢骚,说道:“朕即位十有余年,但见南征北讨,没有一日安息,明室遗裔,到处裂士称尊。现在桂王震荡,云贵告捷。看看明室垂尽,满望舆图一统,永享承平。不料这个郑成功,又来作祟,还是不能安枕。朕想做皇帝很没趣味到不如做个和尚,像西藏达赖班禅,尊荣也是一样。到底得安闲,岂不快活自在么。”
当时各王公大臣一齐跪奏,“皇上英武圣明,古今无双,区区小丑,不日敉平,何庸过劳过虑。”皇帝听了,心中仍是不快。过了几天,宫里忽然吵嚷起来。说,“皇帝走了。”在皇帝房里,搜得一道遗下的手诏。上面写着道: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晔,佟佳氏所生。岐俊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毕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盖,保翊嗣君,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当时太后看了这道手招,怔了半天。吩咐把内大臣鳌拜传进宫来,商量停妥,便传谕出去。说皇帝急病身亡,遗诏立太子玄晔为皇帝。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各王大臣非常惊疑。都说昨日上朝,圣上康健如恒,怎么今日晏起驾来。细看遗诏上面,并没有说起病源,弄得大家满腹狐疑。当下照便入宫哭临。行到大清门外,太后传旨出来,所有满汉臣工,一概不许进宫只吩咐明天在太和殿朝见新皇帝。第二天,那辅政的四大臣,及信郡王铎尼、大学士洪承畴等,捧了八龄的新主,在太和殿即皇帝位,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下旨改元康照。一面在白虎殿里,替顺治皇帝办起丧事来。且说顺治帝自从偷出宫门以后,京城里的路,他是不认识的,便信步向西走去,不知不觉已出了北京城。只见眼前一片荒凉,起了无限感慨。忽然迎面来一个癞头和尚,手中拿着一轴破画,嘴里一声高一声低的不知唱些什么。看看行近跟前,便深深的打一个问讯。说道“阿弥陀佛。师父来了么。”
世祖听了,不沉觉一怔。想道:这个和尚,那里见过的,怎么嗓音怪熟呢。再看他时,见他浑身长着癞疮,一只左眼已瞎,身上袈裟,千补百衲,赤着一双脚。便问他道:“你赤着脚不怕冷么?” 那和尚哈哈大笑道:“冷是什么?什么是冷?”
世祖听了,顿时触动禅机,心下恍然大悟。接着说道:“我是什么?什么是我?”
那和尚说道:“善哉善哉。”
世祖又问他手中拿的是什么画。那和尚说道:“贫僧原是五台山清闵寺里的僧人,俺师父道行高深,修炼到八十岁上,忽然对贫僧说道:‘我明日要下山去了,如今给你一幅画儿,画上画着一个没有眉毛的人,你记着二十年后,带着这幅画儿,下山进京去,自有人替你补画上那画儿中人的眉毛。”
一面说着,一面打开这幅画儿。世祖看罢,便从怀里掏出一支笔来,替他补画上两条眉毛。那和尚见世祖替补眉毛,便趴在地下,连连磕头,口中喊着师父。说道:“俺师父再三叮嘱得来补画眉毛的人,便是我的后身,我听了师父的话。到了二十年,便下山来寻访。在江湖上漂泊了多年,才遇见贵擅樾,不是我的师父是什么。请师父快回山去。” 世祖又问他:“你的师父,如今到什么地方去了。”
那和尚说道:“俺师父自从给了我一幅画以后,第二天,便圆寂了。”
世祖听了,低着头半晌,忽然大笑道:“俺跟你去吧。”
那和尚又说:“师父也该去了。山上的女菩萨,也候着师父多日子了。” 世祖问他什么女菩萨,那和尚说道:“就是玉泉寺中的女菩萨。”
世祖听了,拉着那和尚飞也似地跑去。后来有人见着世祖和董小宛一块儿在五台山清凉寺里修道。当时朝列中有一位鼎鼎大声的诗人吴梅村,作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便是说他两人的事体。那诗道:双成明靓影徘徊,玉作屏风壁作台。薤露戕残千里草,清凉山下六龙来。那诗中有双成及千里草字样,明明是指董小宛。清凉山是五台山上一个山峰,明明是指世祖在五台山出家。堂堂一个天子,只为恋着一个爱妃,敝履天下,弃之如遗,这也是算是千古流佳话。正是:一往情深辞衮冕半生心事托袈裟欲知世祖在五台山情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