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
取消

朝事第七十七

古者圣王昭义以别贵贱,以序尊卑,以体上下,然后民知尊君敬上,而忠顺之行备矣。

  是故古者天子之官有典命官,掌诸侯之仪。大行人,掌诸侯之仪,以等其爵。故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典命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以定其爵,故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

  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诸侯诸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亦如之。

  凡诸侯之適子省於天子,摄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省,则以皮帛继子男。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如其命之数。

  礼:大行人以九仪别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域国之礼而待其宾客。

  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旒,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饕礼九献,食礼九举。

  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旒,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飨礼七献,食礼七举。诸伯执躬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

  诸子执穀璧五寸,缫藉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旒,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飨礼五献,食礼五举。

  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

  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诸侯之卿、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大夫、士皆如之。

  天子之所以明章著此义者,以朝聘之礼也。是故千里之内,岁一见;千里之外、千五百里之内,二岁一见;千五百里之外、二千里之内,三岁一见;二千里之外、二千五百里之内,四岁一见;二千五百里之外、三千里之内,五岁一见;三千里之外,三千五百里之内,六岁一见。

  各执其圭瑞,服其服,乘其辂,建其旌旂,施其樊缨,从其贰车,委积之以其牢礼之数,所以明别义也。

  然后天子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藻藉尺有二寸,搢大圭,乘大辂,建大常,十有二旒,樊缨十有再就,贰车十有二乘。率诸侯而朝日于东郊,所以教尊尊也。

  退而朝诸侯,为坛三成,宫旁一门。天子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外内也。

  公侯伯子男各以其旂就其位:诸公之国,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国,东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

  及其将币也,公於上等,所以别贵贱,序尊卑也。

  奠圭,降、拜、升、成拜,明臣礼也。

  奉国地所出重物而献之,明臣职也。

  内袒入门而右,以听事也。

  明臣礼、臣职、臣事,所以教臣也。

  率而祀天於南郊,配以先祖,所以教民报德,不忘本也。率而享祀於太庙,所以教孝也。

  与之大射,以考其习礼乐而观其德行;与之图事,以观其能;傧而礼之,三飨三食三宴,以与之习立礼乐。

  是故一朝而近者三年,远者六年。有德焉,礼乐为之益习,德行为之益脩,天子之命为之益行。然后使诸侯世相朝,交岁相问,殷相聘,以习礼、考义、正刑、一德,以崇天子。故曰:朝聘之礼者,所以正君臣之义也。

  诸侯相朝之礼,各执其圭瑞,服其服,乘其辂,建其旌旂,施其樊缨,从其贰车,委积之以其牢礼之数,所以别义也。

  介绍而相见,君子於其所尊,不敢质,敬之至也。

  君使大夫迎於境,卿劳於道,君亲郊劳致馆。

  及将币,拜迎於大门外而庙受。北面拜贶,所以致敬也。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也。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君亲致飨既还圭,飨食,致赠,郊送,所以相与习礼乐也。

  诸侯相与习礼乐,则德行修而不流也。故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

  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介绍而传命,君子於其所尊,不敢质,敬之至也。三让而后传命,三让而后入庙门,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君使士迎於境,大夫郊劳,君亲拜迎大门之内而庙受,北面拜贶,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让也。致敬让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致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欺陵也。

  卿为上摈,大夫为丞摈。君亲醴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既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主君臣之义也。

  故天子之制诸侯,交岁相问,殷相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不亲飨食;所以耻厉之也。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陵。此天子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重礼之义也。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主国待客,出入三积。既客於舍,五牢之具陈於内;米三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陈於外;乘禽日五双,群介皆饩牢。壹食再飨,宴与时赐无数。所以重礼也。古之用财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财如此其厚者,言尽之于礼也;尽之于礼则内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

  古者,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义,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谋,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眺以成邦国之贰,閒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教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会以补诸侯之灾。

  天子之所以抚诸侯者:岁遍在,三岁遍眺,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喻言语,协辞令,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音声,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十有二岁,天子巡狩殷国。

  是故诸侯上不敢侵陵,下不敢暴小民。然后诸侯之国札丧,则令赙补之;凶荒,则令赒委之;师役,则令槁禬之;有福事,则令庆贺之;有祸灾,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及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欲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者,无国别异之,天子以周知天下之政。是故诸侯附於德,服於义,则天下太平。

  古者天子为诸侯不行礼义、不脩法度、不附於德、不服於义,故使射人以射礼选其德行;职方氏、大行人以其治国,选其能功。诸侯之得失治乱定,然后明九命之赏以劝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尚犹有不附於德,不服於义者,则使掌交说之。故诸侯莫不附於德,服於义者。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