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公廨类三
诸县官厅
诸县社坛
诸县庙学
诸县仓库
诸县镇务
诸县祠庙
诸县官厅
国初,诸县惟有令、尉,间置主簿,后始置丞。县视民最亲近,去郡远者至六、七舍。民望得贤县官吏,束手请命,即百里蒙福。临莅听决,可不先治其所哉?自县立官,设厅事,室宇随备。岁久更葺,或易地迁创,往不可记已矣。见于文籍,不可略也。
闽县厅 嘉祐七年重建。后陈知县凿池开轩,名曰鱼乐。有曹伟、翁谷、陈渐留题长篇。熙宁四年,知县吕百能始立《题名记》。仍创主簿廨县东隅。崇宁间,始置丞,即县东南故驻泊杭、越、苏营地为视事所。时崇宁四年也。绍兴壬申,县丞林亮功始立《题名记》。尉,旧治城东。今漏泽园地。绍圣元年,既造浮桥,乃移置南台,故城外巡检厅,盖今所也。宣和甲辰,尉丘立之重建。
侯官 自唐贞元徙治郡城。天圣初,大创厅宇。令据西南,主簿居其东。崇宁中又分主簿之东以为丞治所。县所梁题:“天圣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建。”主簿及丞厅梁并是年闰九月二十八日建。尉厅,旧出怡山门西,建寇焚烬,旋为教场,至今寓龙山寺。今迎仙门外。(库本作“丰乐门外”。)
怀安 以石岊为县自咸平始。天禧改元,才二十一年,栋宇倾颓。令与簿、尉协力毕新之,更建敕书楼其南。吴延年为《记》。三年,新作大门,设漏鼓警昏旦。陈恺为《记》。政和二年,吴与为令,易置犴狱于县西。旧在县东,以异天下郡邑之式,乃移于西。增创宴息之地为十六所。旧止熙春堂及东斋而已。至是,堂曰日休、曰难老、曰秋兴;(底本作“秋与”,据库本、崇抄改。)厅曰海棠;亭曰邃芳、曰种药、(库本作“钟乐”。)曰正己;阁曰归云、曰碧芦;轩曰洞隐、曰竹轩;楼曰清辉;斋曰西斋、曰清虚。禁绝陶灶,通道南浦,作新亭仙迹山之巅。并见教谕张读《记》。旧,县门内左簿、右尉。熙宁中,尉方叔完迁廨于邑之东,簿始居右。崇宁中,置丞治于其左。建寇之难,咸爇无遗。(底本原作“威爇”,旁勘改作“咸爇”,库本作“威爇”,崇抄作“灭爇”。)其明年,令黄卓、簿唐允创复其旧。绍兴十七年,尉张夔乃能新之。惟丞至今寓灵光寺。
连江 邑廨重建于治平四年。其西,主簿厅,熙宁辛亥再创;崇宁三年,增丞职,辍居之;而更置簿治于县西南。今丞厅,熙宁四年十月建。时未有丞,知是簿旧厅也。今簿厅乃崇宁三年三月建。尉厅,在县东南如故。改造之日,元祐六年八月也。
长溪 四履旷远。县治广四十步,袤一百一十步,元丰改号所建,循旧址也。县故有丞,其廨,大门内之右,庆历六年所重创。虽元祐暂省,至崇宁复旧。簿,在东门之内。尉,在东门之外。簿治久废,寓资寿院西庑。尉治则庆历三年再葺也。元祐增置一尉,曰西尉。自始即以西门外西禅院为廨。建炎二年六月,建寇叶侬攻福州。宁德、罗源县皆遭焚荡。时潘中为长溪宰,提兵策应,道遇贼战死,县治赖以全。蒙恩赠五官,得朝请大夫,与二子恩泽。
长乐 名县在郡名之先。天宝始以州为长乐郡。自上元移县今所,始建厅事,于西北隅为燕室。皇祐中,令吴中举创惜阴轩其西。熙宁五年,令萧竑即燕室东南作堂,曰求诲。竑自为《记》曰:“古之君子莫不克己以求天下之善言,纳之以宽,思之以静,择之以正,然后行之以果焉。虽其所行有小大,所造有远近;而未尝用明以忽人之是,作气以拒人之忠也。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孔门之能是,计非一人;而孟子独称子路然者,爱其刚勇过人,而自克以从善矣。(末句崇抄为“而能自克”,多一“能”字。)修身且然,况治人乎?夫治人者,心虽无愧,而事有未察;行虽无失,而人或见欺。不能师古训以广其智,资诸人以裨其不逮;则毫毛之差,有莫大之谬焉;(底本作“毫毛之恙”,据库本、崇抄改;底本句末有“焉”字,崇抄、库本所无。)又况自贤以求胜人者乎?以予之愚,于修身未能有得,而又辱一邑之寄,恐惧修省,安敢怠遑。凡退息是堂,庶几阅图籍以探圣贤之意,接寮友宾客之论,以益见闻。至于匹夫、匹妇辩讼之际,其言或中于理而可申,与夫悖于理而可戒。以退息之静,皆得以谨思而审求之,以为愚者之诲。”(底本作“愚者之□”,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元丰中,权令施闻于其北作望云轩。元祐二年,令袁正规又于厅堂东西创憩息之所。厅之东尽心轩,西弦歌堂。求诲堂之东仰轩,西乐古堂,西北月台。主簿,始置自曾孝杰。始初建厅事县西南隅,东为亭曰清心,西为阁曰待月。时,元丰七年也。尉,旧治县市。今文行坊,尉厅故基也。旁有高隍庙,乃昔尉高氏尝事神,曰高将军;下车日,于廨宇之侧立庙,今犹存。后迁县东南隅。前有吟石,大中祥符中,尉陈伯孙所立。有闲亭,熙宁中,尉陈师韩所立。有揽翠轩,又元祐三年立。并见元祐《县志》。元祐初,省主簿,尉复徙其廨,后再置,遂即东南为主簿厅。今主簿厅县东南,尉厅西南。
福清 虽县号数易,厅治不改。熙宁三年,崔宋臣为令,始大新之,且迁主簿廨于县门内之东。(底本作“□迁”,缺一字,据崇抄补。)旧在县右鹫峰路口。(底本作“县古”,据崇抄改。)明年,置丞;又明年,令胡景道为创厅中门内之右。七年,重建尉厅中门外之左。
古田 自唐归化,于环峰复嶂间得平陆,版垣墉三百步,立官廨。太平兴国,徙水口。端拱,复旧。景德初,李堪为宰,县墙西甃义井一。(底本作“载井一”,据崇抄改。)宣和二年,创便坐厅事之旁,曰静轩、曰舫斋、曰阳春亭、曰飞舄堂。乾道初,令杨汝南复创斋其东,曰不欺。自为《记》云:“客曰:‘三不欺者,皆古之贤令尹。公欲兼而有之乎?’曰:‘予所谓者,不欺于心,求在我而已。’”县,初有令、尉、簿。簿廨,县之侧,淳化中废,诏以尉兼焉,后复置。尉厅,本县东南,绍兴十年,移行衙右。元丰二年,增置西尉,建治教场间;绍兴八年,郭昭仲辟所舍之西为堂,曰隐吏;乾道六年,迁教场西门外,重架厅事居之。崇宁,置丞,于县西为廨。
永福 旧令、尉二员止尉厅,县鼓门内之西。元丰二年,始置簿厅,即县东隅四十步创。崇宁置丞,又拓鼓门内之东为厅。建炎三年火,沿县以东丞、簿厅皆灾。陈炎为宰,趣调二役,仅措立县宇。(底本作“二役”,崇抄作“工役”;底本作“指立”,库本、崇抄作“措立”,皆据改。)绍兴改元,王禹同继之,乃建外鼓楼门楼。至二十一年,令叶秉彝补葺盖造,乃备。是时,丞、簿寓重光寺二十三年矣。吴庭表为丞,秉彝仍与创复旧治。独簿至今犹寄重光寺西庑。若尉治,则无所改易,崇宁三年,尉江信摄县事所重建也。
闽清 以税场为县。近起乾化,草创陋狭。大中祥符初,史温为令,上事之月,守严辟疆适至,一见而知之。于是去宿弊,兴滞利,不一岁称治。《县记》云:“征口之耗登,户输之损益,金谷之逋负,词牒之稽留,胥吏之侵渔,兼并之骄僭,寇攘之聚集,巫觋之淫祀,缁流之伪滥,(底本作“巫□之淫祀□流之伪滥”,缺二字,据崇抄补。)契券之欺诈,封洫之交争,称责之倍息。(底本作“称责之□息”,库本同,崇抄作“称贷而倍息”,补“倍”字,仍“责”字。)俾自陈而改张,责伍保而督察。又列为簿领,(底本作“簿□”,缺一字,据崇抄补。)制以关防。强则抑之,弱则举之,惩之顽恶,诲之孝悌,戒之游惰,劝之播种。养生送死,节用知方。未逾期月,一境咸格。”(底本作“□格”,缺一字,据崇抄补。)既为之建学立社,设市井,置射场,表分闾巷,界定村落,陆途则布石,水渡则造舟。置越客亭以备迎送。又为双舟,名曰仙槎。亭之行,有二小舟从焉。民大悦之矣。大姓者四十四人,乃鸠财以“愿葺公宇”为请。首新令廨,置敕书楼。有台曰励俗、斋曰无惑、阁曰退食、楼曰将归。有亭二:内曰北堂,外曰星徽。至于诸僚厘务之所,靡不修盖。其外,则鼓门之右有南昌阁,公圃之内有波心亭。廓开公庭,彻视通路,民有讼诉,罔有不达。时,民有诉告,令相追究。未尝遣一吏摄一民,面自穷理,至则遣之,以是囹圄多空。招携疲瘵,给以旷土,宽以祖制(库本、崇抄皆作“宽以租赋”。),树以室庐,因其登谷,诲以储蓄。不急之用,无或为者。秩满去官,所有惟琴书,所得惟民谣。皆祥符三年,温自为《记》。时,主簿已废,坏宇犹在,后复建。治平改元,尉廨,以州司户沈安圃摄邑,乃修复之。熙宁元年五月,霖雨荐作,山谷百水争出。前去数百步,大江复涨溢,民庐漂没,官舍亦遂荡然。有僧远思等余八十人,(底本作“余八十八”,库本同,复旁改“八”为“人”,崇抄作“百十余人”,据库本改。)以住院遗积请任其役。阅四月,为屋五十七楹。规模始大于前。故狱舍在东南隅,远不可察视,迁创于内。时知县徐绛也。绛自为《记》。淳熙四年十二月,灾。其明年正月,令朱棨视事,以二月调役,六月告成。令、尉、簿廨,以次悉复。
宁德 县本盐场。令、簿、尉、丞,旧四厅。建炎二年,建寇皆焚之。绍兴改元,令,赵诜之更创;丞,县西。尉,又在其西;簿,二十八年始移治故驿舍地,今馆驿即旧主簿厅。今县南。
罗源 自庆历八年移廨宇县北。时,令陈偁也。偁,延平人。开渠以膏民田,人号永利渠。作亭以来商征,且燕息于是,人号陈公亭。新孔庙以劝民学,数年,学优而仕,知名者众。人曰:陈公之门人。既去,而人思之。元丰中,守温陵。士人、父老越境迎之数十人,争奉酒肴。(底本作“争奏”,库本同,据崇抄改。)陈诗云:“壶浆压境来迎拜,犹记溪山旧主人。”元祐中,闻其讣。邑人相与聚哭者三日。元符改元,为立祠堂。余太宰深时为太学正,为《记》。旧令、尉二厅,尉兼簿。亦坐建寇毁。(底本无“毁”字,据崇抄补。)建炎三年,令吴确始建县宇。尉犹草创,其厅事,淳熙六年,尉施炎乃克为之。簿,自绍兴四年初置,寓水陆寺。淳熙二年灾。其明年,王葵为簿,始即寺建厅事。(底本作“始印寺”,据崇抄改。)
此其诸县兴造废革之大概也。若县故各有回车院,县官率先后秩满移此以俟代者。怀安,天禧初改创;古田,祥符初,以废簿厅为之;长乐,元祐初,簿废,尉迁入其廨,以所居立。斯见于碑志者。他可知矣。今皆无之。
诸县社坛
社稷,宰邑有之,从古然也。风伯、雨师附社稷坛左右,雷师之祭寓雨师坛。自唐,州、县同制。五代,干戈蹂躏无禁;洁夷缮饰,取其临时。(库本、崇抄皆前句作“蹂践”、末句作“取具”。)
皇朝景德、祥符以来,申戒严饬诸县,以次修举。至政和,颁降图式,或乃改创焉。
闽县 故坛南台尉厅之西。绍兴二年,始移于西南。(底本作“始□□西南”,缺二字,崇抄作“始移西南”,据库本补。)今法海寺北。
侯官 乌石山下。于县亦为西南。政和元年,始建斋厅。
怀安 在县东北,旧矣。政和二年,吴与为宰,援据礼典,正位西南。见教授张读《记》。
长乐 福清 皆去县西南一里,如故。
古田 坛今县西南。景德二年,李堪始立坛二于县东,《记》云:“廨垣东址曰县学,学左顾曰县社。”正厅一,祭器房四。自初献至终献与陪位者,斋宿有所。祀事毕,引乡老、秀民,效“乡饮酒”、歌丰年。时人称之。
闽清 大中祥符二年,史温亦始置社稷坛县西南隅,坛左右,风伯、雨师坛各一,其南植双表,北为亭以待三献。堪、温皆自为文记之。
宁德 自有县以来,建于白鹤岩西。政和二年,徙西南置。
惟连江、长溪、永福各分置坛近县三所,如郡之制。
连江 社稷坛县西南,风伯坛县西,雷、雨师坛县东北。
长溪 坛社稷县西南惠海山下,坛风伯县西明宗山下,坛雷、雨师东北龙泉山下。(此段文中,库本、崇抄皆置“坛”字于“社稷”、“风伯”、“雷雨师”之后,与底本异。)
永福 方位如二县,皆政和后作也。
诸县庙学
(底本只以“诸县庙”三字为题,按本志目录,当是“诸县庙学”,据补。又,底本自标题以下脱简一整页,即自“唐制……”至侯官条“……治平甲辰重修侯”止,复将前一章“诸县社坛”之半页文字窜入。今去其窜入之重复内容,并据库本、崇抄补正所缺。)
唐制:县学立孔子庙。释奠,以令、丞、主簿若尉为三献。本州,唐以前诸邑故行之矣。巢寇之后,毁废殆尽。皇朝始渐建庙。景德中,诏定县令、丞、主簿三献之礼。是时,令之贤有才者,间请于郡自建学,然作者尚寡。庆历四年,诏诸郡置学,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若民力未给,许姑就孔子庙,或系官屋宇。于是,建学者始众,然教养规约,人自为之。职事、生员,大率略具耳。(崇抄作“大率略具尔至……”,库本作“大率略具耳……”,据改。)崇宁初行舍法,乃诏:学置学长一人,学谕一人。学长掌一学之事,学谕以经术训导诸生。委州知、通、教授,选老成有行艺、为闾里所推服者,各给俸禄,县以不系省杂收钱充。诸生在学一年,从学长、学谕考选,以报令、佐审验,升州学。仍置小学,择可为教谕者。十岁以上愿入学者,听之。惟倚郭县皆不置。时,学各增建斋宇。逮舍法罢,重以兵火,圮坏者相继。后率更创,犹有旧制焉。闽、侯官,盖倚郭县。
闽县 以万岁寺,补山下。
侯官 以县治之东为宣圣庙。庆历后皆尝修完。闽县,庆历中始建,治平甲辰重修。侯官县,先圣神座,熙宁九年正月二十八日,县令方叔完塑像并建庙;(各本皆作“熙宁九年……建庙”,后文重修却作“熙宁三年”,疑前为“熙宁元年”之误。)熙宁三年,知县庄谊重修。舍法行,二县学并寓府学西北。后罢。今为府学房廊。今春秋释奠,即庙行事而已。
怀安 故有亭。北门道南为祭所。(底本作“切门道南”,崇抄同,据库本改。)大中祥符四年,主簿陆柬乃卜县东隅为庙。自为《记》。嘉祐二年,知县樊纪复移于县西,择地之胜,崇建学宫,讲堂敞严,斋室閟静,中尊夫子,(崇抄作“中奠孔夫子”。)殿配享以十哲,图七十二弟子、传经诸儒于壁,塑孟、荀、扬、韩、王五贤于堂,辟小学,祭器、庖廪咸具。周先生希孟为之《记》。舍法行,增至八十一区。建炎中,建寇焚毁。绍兴初改创县东。斋二:资深、日新与小学为三。
连江 嘉祐三年,修庙为学。政和初广之,凡四十三区。有善养堂;斋二:笃信、好信。武士及小学,军兴久废。绍兴八年,林觉为县之三月,改作于县东南,背长汀,面云居。邑人林日华率陈元礼、林芘、林錞等缗线万有奇助之。重门、修廊,巍殿中峙,有:繙经阁、驾说堂,更为四斋:富文、能信、移孝、怀忠。(底本作“龙信移忠”,据崇抄、库本改。)邑人李侍郎弥逊为《记》。淳熙八年,以学与夫子东向非宜,改为面南。用邑人郑侍讲鉴之言也。陈淳宗率生徒为之。
长溪 学,县东南。庆历中筑菱湖地以建。元祐二年,移东门外,以建善寺地为之。五年,仍旧。大观二年,知县叶安节重创,为屋八十八间,大风拔毁。明年复葺,凡四十六区,(底本作“凡六十四区”,据库本、崇抄改。)斋四:近智、养智、崇智、好智。外,小学。长乐 学最古。起唐乾符四年,建于县东南。皇朝,宰董渊、吴仲举、萧竑、施闻踵缮治,(底本作“吴外举”,据崇抄改。)莫能就。元祐戊辰,袁正规既视事,(底本作“租事”,据崇抄改。)亟议修建。邑人林通者作《县图经》,命鬻之,得钱二十万,县富民皆相与出力,乃仍旧殿新之。背殿有堂,翼以两序,为斋十二。岁种田十二斛,更盖房廊、后圃余十间,以佐给费。时养士几一百人。见林通《图经》及林勰《学记》。崇宁初,增至五十三区。后舍法罢,多省废。今斋二:依仁、进德,与小学为三。
福清 学,县东,元丰元年,广庙地作。崇宁初,增至八十四区。有稽古堂,(底本作“有稽古□”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邑宰方叔完市钱塘书籍以储。斋三:亲仁、依仁、武士及小学。
古田 旧学,廨垣东趾,其地也。景德二年,李堪为宰,毁淫祠三百一十五,撤佛宫四十三,取其材植为县庙学。位先圣,列十哲,绘六十二子、二十一贤及孔伋以下大儒至唐韩愈氏九十六人。有亭一,曰函丈;台一,曰舞雩;又阁一,(底本作“阁十二”,崇抄作“閤十二”,据库本改。)曰草玄。校典一人,主缃牍,礼生二人,主奠谒。蹑屩赢粮来就学者盖多。国初时,视诸邑独盛。堪自为《记》。嘉祐二年,陈昌期领邑事,复修之。昌期自为《记》。(底本作“□期自□记”,缺二字,据库本、崇抄补。)崇宁初,增至九十一区。有九经阁、(底本作“九理阁”,据崇抄、库本改。)会道堂。左右序为斋八:精义、达义、遵义、思义、抱义、由义、摩义、喻义,外小学。绍兴元年,建寇尽焚之,寓讲所于佛屋。(底本作“寓□所”,缺一字,崇抄作“斋所”,据库本改。)三年,令周彦雄始作于县西郊。(底本作“令周君”,据库本、崇抄改。)林好古《记》。(底本自“始作”以下四页皆残失上半,每行缺六至八字不等。今以崇抄、库本互校,但两本文字出入甚大,或至全异其意,而崇抄多文从句顺,因取崇抄,以库本之文存注备考。此处库本作“创于邑西郊”,其下无“林好古记”注文。)七年,诸生林好古、陈高、卓冠与其邑人鸠金钱百余万,(底本“陈高”,崇抄作“陈鬲”;并以崇抄“其邑人鸠金钱”六字补底本缺文。)请还学景德旧址于令邓观。帅张致远许之。(“于令”以下,库本作“二十四年汤选”六字。)岁终告成。像塑、绘事、讲堂、斋舍、庖圃之所皆备。(“讲堂”以下,库本作“斋室祭器庖廪”六字。)李广文为《记》。讲堂之侧有应沙轩。林好古为之《记》。
永福 旧有庙学。(“永”字以下,库本作“福学在县东崇”六字。)崇宁元年修,凡五十二区。有养士堂。斋三:笃行、成行、(“养士”以下,库本作“斋三敦行修行”六字。)武士及小学。建炎三年火。绍兴初,复葺完。更为四斋:(“绍”字下,库本作“兴间复修建有四”六字。)博文、敏行、履信、怀忠。
闽清 景德四年,令史温上事之三日,(“闽清”以下,库本作“学县东南令史温”六字。)谒庙无所,即议建立。得县东南隅废廪地,(库本于“即议”下作“建礼殿于县东南”,无“隅”字。)召乡之秀民谋之。既塑像先圣先师、十哲、周其壁画六十子及大儒。(库本于“既”字下作“建塑先圣十哲像”七字。)乃营仁、义、礼、智、信五,(库本于“乃营”以下作“楼阁斋堂庖廪以”七字。)聚诸生肄业。讲堂一,以资辩论。有谈经楼、三礼(库本于“讲堂一”以下作“谈经楼三、阁五、续创学舍三十区外,又创善养”,长达十八字,比崇抄多出八字。)堂、祭器库、严奉轩。大中祥符二年,温自为《记》。绍圣二年,祝圣为宰。陈公旸初擢制科第一以归。邑人又新其学,(库本自“科第”以下作“邑人同请于令以小学”。)作堂以祀其兄馆阁校勘祥道。四年,郑居仲为《记》。崇宁二年,(库本自“阁校”以下作“勘兼太常博士至崇”,中无注文。)增为四十一区,有稽古阁。斋曰:教祗、教中、教和、有造。(库本自“四十一区有”之下作“养士堂又为斋三教”。)淳熙五年火。明年,重建经史阁。斋十二:(库本自“淳熙五年火”之下作“令赵鞏之复创为斋”。)教中、教和、进道、经德、居仁、由义、立礼、尚志、(库本自“进道、经德”以下作“有造能信移忠敏行”。)会文、兴能、升俊、养正。
宁德 庙学,县东。嘉祐三年,(库本于“宁德”下作“学南,嘉祐三年”。)以省地建。崇宁二年,增为四十七区,有敷教堂,(库本自“增为”以下作“四十二区又建创”。)斋四:东,富文、移忠;西,敏行、笃信。乾道七年,令徐石建小学。(库本自“敏行”以下作“能信复于学内省地”。)
罗源 庙学,县西南。庆历八年,令陈偁建。(库本自“庙学县西”以下作“南庆历八年令陈创”。)延郑先生穆为师,以劝民学。元祐六年移县东。(库本自“以劝”之下作“民元祐六年令袁符移于县东为今所”。)崇宁初,增至九十九区。有议道堂。斋九:勤礼、(库本自“九十九区”以下只作“斋五”二字,下接“笃礼”。)笃礼、彰礼、由礼、善礼、好礼、隆礼、崇礼。外小学。(库本于“好礼”之下只有“及小”二字,径接句末“学”字。以上底本每行所缺字,库本与崇抄多异文,字数出入亦甚大。)建炎间遭爇,建,兵后重创。
诸县仓库 县仓有三:一曰盐仓,(崇抄有“诸县仓库”标题及“县仓有三,一曰盐仓”,底本缺,库本亦缺。)二曰省仓,三曰常平仓。盐仓者,国初有之,分贮漕盐于此。(底本自“常平仓盐”以下至“漕盐”之前皆缺文,库本同,据崇抄补。)其旁置场,听民自市焉。元丰,运额既多,(底本自“听民”以下至“既多”之前皆缺,库本同,据崇抄补。)随产科卖。无产者,谓之浮盐。民以时视价值多寡,(底本自“谓之”以下至“多寡”之前,皆缺,库本同,据崇抄补。)于此取给。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永福,(底本自“怀”字以下至“此六县”之前皆缺,库本同,据崇抄补。)此六县者,由南台仓搬请。以往,仓场皆附县置。(底本自“搬请以”之下至注文“闽县”之前皆缺,库本同,据崇抄补。)闽县,旧在主簿厅东。侯官,系天圣元年附主簿厅置场。古田,“治平记”:“卖茶盐场在县南。”永福,曾师建“记”:“盐仓,在县城东。”怀安、闽清,并县内。(以上注文,底本缺“田治平记卖茶盐”和“记盐仓在县城东”十四字,据崇抄补。库本则无此整段注文。)连江、罗源、宁德、长溪、长乐、福清,(底本缺“罗源宁德长溪”六字,库本同,据崇抄补。)此六县者,各地产盐,岁捐,卖其民。以其余运纳南台仓。(底本缺“岁捐卖其民以其”七字,库本同,据崇抄补。)虽海仓逐邑别创,许亭户输纳至县给卖,(底本缺“别创许亭户输”六字,库本同,据崇抄补。)则又各置仓场县东、西。连江在县西南,罗源在县西之侧,建炎二年,知县吴确重建。宁德在县门内之西,亦兵火后重创。长溪、福清,皆县门内之西。长乐,县内。天圣六年,四县罢煎漕课,犹命鬻县盐。惟长乐岭口、福清海口二海仓如故。岭口仓,去县东二里,旧在临水渡侧。熙宁中,运使贾青移此。海口仓,去县东二十五里。岭口有监仓一员,(底本作“监仓”,库本同,崇抄作“盐仓”。)廨舍在县尉厅之西。海口仓以监镇兼管。政和中,盐本不给。官吏趣办漕额,谓民产浮盐可米偿,因仍至今,仓场皆在也。
省仓者,咸平四年始置。初,诸邑输米,悉趋都仓。至是,大理寺丞马易从奏:“诸郡外县合销粮草,令顺便受纳。”于是,敕各置仓。闽、侯官、怀安以倚郭不置,余九县皆置。连江、永福,皆县内之西。福清,县门外之右。长乐,去县西半里。长溪,县之东南。罗源、宁德,皆在县东,建寇焚毁。其明年,罗源再创;宁德至绍兴二十八年乃更造。古田、闽清,皆在县侧。古田,兵火后再创;闽清,淳熙四年灾,明年更造。其后,水口、鸡菜两镇置寨,又分两仓,凡十一所。隆兴二年,以连江民赴都仓输米便,自后科拨,岁止十仓。
常平仓者,皇祐元年始置。初,诏州置常平,翰林侍读学士宋祁以为,远县乡保力农之家,无由沾被。是岁,州始以常平都数量户口多寡,分九县置仓。连江,县西庑。福清,县门内之左。永福,在县东隅,去县四里,崇宁三年建。长乐,县西。长溪,县东。宁德,县门内之西,绍兴元年创六廒,乾道七年增创一廒。罗源、古田、闽清,与省仓同。康定二年,复义仓法。元祐中,许于常平仓别项桩管。隆兴元年,州始拨还逐县义仓合管数目。明年,连江既并赴州仓,常平独八县受纳。若县钱库。
有省库,国初,州县钱物悉以系省,始置有常平库,与仓同置于皇祐元年。有免役库,熙宁五年,起催免役钱,置闽、侯官省库。各县厅西常平、免役,移丞厅置。余十县并县门内。福清,县厅西街上。长乐,县厅侧,旧建。连江,县东,乾道三年重建。罗源,常平库在县厅西,省、役库在县厅东,建炎三年重建。宁德,省、役库在县西,绍兴元年建,淳熙六年併归省库,以免役库为架阁库;常平库旧在县西,绍兴二十八年移在县东。古田、怀安,皆县厅西,皆建炎兵火后建。其后,有经制、总制、抵当、米价钱,各并就库眼。惟长溪,运司、免役、常平、抵当库,县西,经、总制、米价库,县东,元丰元年重建;永福,省、役、常平库,县东,经、总制、抵当、杂交库县西,建炎三年重建。钱库外,各置架阁库。
诸县镇务 祖宗时,州城都务、临河务,号里、外税务。二务之外,惟九县十务而已。闽清、长乐、罗源、宁德、长溪、永福、连江、福清与古田,里、外二务是也。是时,闽安镇特遣赴临河务输税尔,非别立征课也。黄崎镇,虽自闽时为税场,实属长溪县务。海口镇,乃福清主簿兼监,西自渔溪,地名渔溪径,有径港。东及海口,皆入县额。水口镇,即古田外务也。
自太平兴国至明道、景祐间,州较亏剩,只十二务,见于文籍如此。景祐二年,水口镇始以巡辖马铺兼监。四年,闽安镇始轮里、外务官兼监。治平二年,海口镇始以钟门巡检兼监。其后,或复用县官,或别差官,然税额如故。崇宁初,乃增置怀安县务。十县务,旧并号茶盐商税务。后罢科卖茶,只号盐商税务。今虽民产茶,盐不支给。其务名及务官带衔如故。政和八年,遂定十县务及四镇正额:闽安镇,闽县东南八十里;除州轮里、外务官监外,黄崎镇,长溪县西一百五十里;崇宁四年,就建市易务,(崇抄作“就建平市场务”。)以镇官兼。有《碑记》。水口镇,古田县南八十里;海口镇,福清县东二十五里;皆自朝廷差官主之。怀安、福清,以县官兼;古田、长溪、连江、罗源、宁德、闽清、永福、长乐尝专置监务,寻罢;唯古田、闽清、连江、罗源四县今存。(底本“罗源”下旁添“古”字,以“四”作“田”字,则古田重出,据崇抄改作“四县今存”。)绍兴二十六年,减併闽安镇、临河务。明年,复闽安镇,独罢临河务。乾道元年,州置税亭河口津。淳熙五年,并怀安、永福、宁德、福清县务皆罢。明年,复四县务。州仍于美化门收河头税钱。若侯官有侯官镇,旧县治。怀安有鸡菜镇,今五县寨。长溪有峰火镇、今峰火寨。莆门镇,今抵温州镇界。连江有北交镇、三砂镇,皆今县东。永福有永泰镇,今县郭下。罗源有飞泉镇,今飞泉渡。旧皆不征商。唯长溪白沙务,绍兴二年置,十年以税额令黄崎管认,罢宁德关棣镇,号长境渡口,县故有栏脚巡税;永福辜岭务,元丰三年置;登冲务,政和三年,析辜岭税额置,旧在归义里,后移洑口埕渡。县故许百姓买扑,(“买扑”,宋代称商人呈官包税为买扑。)绍兴二十六年并罢。
诸县祠庙
县祠庙率里社自建立,岁月深远,一邑或至数百所,不可胜载也。姑取有事迹、姓氏、封爵、庙额者记之。
闽县 金崎庙,去县七十里。晋康帝时,渔人钓于此,得金锁二尺,因诏立庙。见《旧记》,详见《海道》。
侯官 福顶庙,县西南,号古灵,其山之阳,其神居焉。唐天复三年,始降于义兴社,后迁于吴屿,已乃迁此。每岁孟春,土人竞祭以祈福,于是以福顶名山。政和八年,赐额昭惠。绍兴十九年,封普济侯。二十九年,加威显。乾道三年,又加灵应。
连江 大小亭庙,县东江口。晋时,有黄助兄弟三人,汉黄香之孙也。舟回,自海南至是遇风,兄弟连臂浮于江岸,夜则画沙成字,表其履历,复现梦于乡人曰:“为我南山作坟,北山立庙,吾能辟灾降福。”如其言,里无虎豹之患;建盐亭,获其利。人号其兄庙为大亭,弟庙为小亭。永隆元年,大亭号浮济将军,小亭号昭远将军。 炉峰庙,县北,号东乡。唐景福中,王氏入闽,淮民随之。始至,有桴浮香炉及书砚,阔尺余,今犹存。漂于岸侧。其人异之曰:“此吾乡杜三郎故物也。”因创为祠。通文三年,号高义侯。永隆元年,改稽圣侯。保大中,升为灵瑞王。郑签判南卿为《记》。 又灵津侯庙。相传:始有物浮波间,达境上,睨而视之,石也。众异之,遂立庙。今有唐敕文,漫灭不可读。
长溪 韩将军庙,县北莆门镇。前汉横海将军韩说也。见《旧记》。又云:陈五官庙。 马郎庙,县东北。晋元帝时,司马浮入闽,后为江夏太守,溺死。乡人思之,为立庙。
长乐 植柱庙,县南。唐开元中,有神降于察山之阴,乘大木溯湍流而上。渔者林生负而趋下还。不旋踵复溯而至,如此者三。心异之,取而置石室下,远近望之若植柱,遂以为名庙。尝有洪氏女浣纱其旁,见若银卮浮水,褰裳探之,水渐深,为蛟所吞。其家诉于神,不终日,雷雨暴作,刳蛟于水滨。得女尸蛟腹中。洪氏感涕,虚其居,刻所取木为像,塑其女配焉。景祐中,县尉王侯以祷雨获应,倡里人更立庙宇。绍兴三年,赐额显应。庆历中潘奎为《记》。 通津庙,县东南。永隆四年封通津侯。有敕牒云:“惟神禀气幽玄,效祥瓯冶,享惟馨之庙食,几换星霜;回不测之阴功,动谐舒惨。既彰通感,是切依凭。几因舟船之去归,皆契威灵之保护。今得申举,爰示封崇。宜钦优异之恩,用著聪明之德。事须承制,封通津侯。”
福清 昭灵庙,县南六十里,号余坑。其山之阳,有神降焉。古老相传:昔张仙师乘铁舟抵浮山,海旁古舟痕犹存。舍舟而陆,憩于磐石,有柱杖步履在。(底本作“有柱□步履□”,库本作“有住舟步履在”,据崇抄改。)陟而北,留巨迹鹿踪于苍石之上。《记》云:“步石而成独迹,可尺有二许,今在庙中。许难诗:“玉鹿带符来月苑,(底本作“许难诗”,库本同,崇抄作“许离诗”;底本“来月□”,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铁船拥旆下星河。”天禧元年,邑人高赟率众为立庙。皇祐中,陈良为《记》。熙宁十年,封保禧真人。言其窒溪流,(底本作“言县灵溪流”,据库本、崇抄改。)易平岗,捍涛,致雨,护饷,弭兵,有功在民,无德不报。绍兴八年,赐额昭灵。三十年,加封妙应。乾道三年,又加普佑。有酿酒风、岁六月,社民集祠其下。时歊热,酒善酸败。辄旬日北风以持之,号张公酿酒风。浙商常候以为便。卢焦石。高数丈。海涛漱激为龛岩玲珑之状,或采为池亭玩,必致谴怪。 昭应庙,县南四十五里。闽王牙将卢雄也。尝战殁于渔溪,因立庙,号通感王。绍兴二十六年,赐今额。
永福 洑口庙,县东南二里。姓陈氏,居乌石山。兄弟九人皆著奇节,没而为神。初置永泰之年,溪潦暴涨,有若枯木溯而上者数四,乃洑口祠所刻像也。邑人柯氏取之,即今庙之址,累石为室,奉焉。民祷祠,或樵牧过者,往往石室中获铜钱。开宝中,号洑口通灵护境庙。嘉祐七年,黄彝为《记》。绍兴元年,赐额威显。九年,封灵贶侯。
古田 宁境庙,县西一里。唐开元中,大姓刘彊率其部归于州,始立县。卒之后,邑人思之,为立庙,号宁境。景德中,李堪为宰,毁淫祠数百,独不废侯祠。未几,民请迁之,乃更立今所。嘉祐中,陈琮、张彦博为《记》。崇宁二年,赐额忠应。(底本作“忠应”,库本、崇抄皆作“惠应”。)政和二年,封顺宁侯。加正应。 灵渊庙,(底本作“灵湖庙”,崇抄作“灵源庙”,据库本改。)县北五里。旧号羊角龙王庙。绍兴十四年赐额。 水口孚应庙,县南八十里。旧号川陆庙。绍兴二十七年,封英济侯。
闽清 梅川庙,县西。旧有之。相传姓陈氏。乾德二年,鲍修让以水不伤庙,封为侯。天圣四年,淫雨为沴水横流,民居、高陵皆垫溺,庙在其下,独不浸润。五年,权县邵贺为《记》。绍兴元年,赐额德威。三十年,封昭显侯。 南山德怀庙,县南。姓陈氏。同年立。绍兴三十年,封英惠灵显侯。 龙王庙,县三十五里,宣和三年立。政和六年,赐额显利。鬼神之为德不可掩也,而每为巫妪所累。李堪《古田县记》云:“风俗秕瘁特甚。怪节戾常,祈求于神祟,祸福出入,乘人怖疑,以求所欲,浸蔓也。乃灰淫祠三百一十五所,化其墟,成嘉谷二百一十三亩。”庆历中,蔡公襄为守,尤深恶疾家依巫索祟之弊。盖非独古田然也。二公愤惋至矣。然不择贵贱,愚者常易惑;不问富贫,弱者常易欺。故风俗至今未能尽革。每一乡率巫妪十数家,奸民与为道地,遇有病者,相为表里,既取其货赀,又使其不得访医问药以死。如是者,可痛也。夫愚弱者,必赖聪明有气力者救助教诱之。仁者不可不知。
诸县社坛
诸县庙学
诸县仓库
诸县镇务
诸县祠庙
诸县官厅
国初,诸县惟有令、尉,间置主簿,后始置丞。县视民最亲近,去郡远者至六、七舍。民望得贤县官吏,束手请命,即百里蒙福。临莅听决,可不先治其所哉?自县立官,设厅事,室宇随备。岁久更葺,或易地迁创,往不可记已矣。见于文籍,不可略也。
闽县厅 嘉祐七年重建。后陈知县凿池开轩,名曰鱼乐。有曹伟、翁谷、陈渐留题长篇。熙宁四年,知县吕百能始立《题名记》。仍创主簿廨县东隅。崇宁间,始置丞,即县东南故驻泊杭、越、苏营地为视事所。时崇宁四年也。绍兴壬申,县丞林亮功始立《题名记》。尉,旧治城东。今漏泽园地。绍圣元年,既造浮桥,乃移置南台,故城外巡检厅,盖今所也。宣和甲辰,尉丘立之重建。
侯官 自唐贞元徙治郡城。天圣初,大创厅宇。令据西南,主簿居其东。崇宁中又分主簿之东以为丞治所。县所梁题:“天圣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建。”主簿及丞厅梁并是年闰九月二十八日建。尉厅,旧出怡山门西,建寇焚烬,旋为教场,至今寓龙山寺。今迎仙门外。(库本作“丰乐门外”。)
怀安 以石岊为县自咸平始。天禧改元,才二十一年,栋宇倾颓。令与簿、尉协力毕新之,更建敕书楼其南。吴延年为《记》。三年,新作大门,设漏鼓警昏旦。陈恺为《记》。政和二年,吴与为令,易置犴狱于县西。旧在县东,以异天下郡邑之式,乃移于西。增创宴息之地为十六所。旧止熙春堂及东斋而已。至是,堂曰日休、曰难老、曰秋兴;(底本作“秋与”,据库本、崇抄改。)厅曰海棠;亭曰邃芳、曰种药、(库本作“钟乐”。)曰正己;阁曰归云、曰碧芦;轩曰洞隐、曰竹轩;楼曰清辉;斋曰西斋、曰清虚。禁绝陶灶,通道南浦,作新亭仙迹山之巅。并见教谕张读《记》。旧,县门内左簿、右尉。熙宁中,尉方叔完迁廨于邑之东,簿始居右。崇宁中,置丞治于其左。建寇之难,咸爇无遗。(底本原作“威爇”,旁勘改作“咸爇”,库本作“威爇”,崇抄作“灭爇”。)其明年,令黄卓、簿唐允创复其旧。绍兴十七年,尉张夔乃能新之。惟丞至今寓灵光寺。
连江 邑廨重建于治平四年。其西,主簿厅,熙宁辛亥再创;崇宁三年,增丞职,辍居之;而更置簿治于县西南。今丞厅,熙宁四年十月建。时未有丞,知是簿旧厅也。今簿厅乃崇宁三年三月建。尉厅,在县东南如故。改造之日,元祐六年八月也。
长溪 四履旷远。县治广四十步,袤一百一十步,元丰改号所建,循旧址也。县故有丞,其廨,大门内之右,庆历六年所重创。虽元祐暂省,至崇宁复旧。簿,在东门之内。尉,在东门之外。簿治久废,寓资寿院西庑。尉治则庆历三年再葺也。元祐增置一尉,曰西尉。自始即以西门外西禅院为廨。建炎二年六月,建寇叶侬攻福州。宁德、罗源县皆遭焚荡。时潘中为长溪宰,提兵策应,道遇贼战死,县治赖以全。蒙恩赠五官,得朝请大夫,与二子恩泽。
长乐 名县在郡名之先。天宝始以州为长乐郡。自上元移县今所,始建厅事,于西北隅为燕室。皇祐中,令吴中举创惜阴轩其西。熙宁五年,令萧竑即燕室东南作堂,曰求诲。竑自为《记》曰:“古之君子莫不克己以求天下之善言,纳之以宽,思之以静,择之以正,然后行之以果焉。虽其所行有小大,所造有远近;而未尝用明以忽人之是,作气以拒人之忠也。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孔门之能是,计非一人;而孟子独称子路然者,爱其刚勇过人,而自克以从善矣。(末句崇抄为“而能自克”,多一“能”字。)修身且然,况治人乎?夫治人者,心虽无愧,而事有未察;行虽无失,而人或见欺。不能师古训以广其智,资诸人以裨其不逮;则毫毛之差,有莫大之谬焉;(底本作“毫毛之恙”,据库本、崇抄改;底本句末有“焉”字,崇抄、库本所无。)又况自贤以求胜人者乎?以予之愚,于修身未能有得,而又辱一邑之寄,恐惧修省,安敢怠遑。凡退息是堂,庶几阅图籍以探圣贤之意,接寮友宾客之论,以益见闻。至于匹夫、匹妇辩讼之际,其言或中于理而可申,与夫悖于理而可戒。以退息之静,皆得以谨思而审求之,以为愚者之诲。”(底本作“愚者之□”,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元丰中,权令施闻于其北作望云轩。元祐二年,令袁正规又于厅堂东西创憩息之所。厅之东尽心轩,西弦歌堂。求诲堂之东仰轩,西乐古堂,西北月台。主簿,始置自曾孝杰。始初建厅事县西南隅,东为亭曰清心,西为阁曰待月。时,元丰七年也。尉,旧治县市。今文行坊,尉厅故基也。旁有高隍庙,乃昔尉高氏尝事神,曰高将军;下车日,于廨宇之侧立庙,今犹存。后迁县东南隅。前有吟石,大中祥符中,尉陈伯孙所立。有闲亭,熙宁中,尉陈师韩所立。有揽翠轩,又元祐三年立。并见元祐《县志》。元祐初,省主簿,尉复徙其廨,后再置,遂即东南为主簿厅。今主簿厅县东南,尉厅西南。
福清 虽县号数易,厅治不改。熙宁三年,崔宋臣为令,始大新之,且迁主簿廨于县门内之东。(底本作“□迁”,缺一字,据崇抄补。)旧在县右鹫峰路口。(底本作“县古”,据崇抄改。)明年,置丞;又明年,令胡景道为创厅中门内之右。七年,重建尉厅中门外之左。
古田 自唐归化,于环峰复嶂间得平陆,版垣墉三百步,立官廨。太平兴国,徙水口。端拱,复旧。景德初,李堪为宰,县墙西甃义井一。(底本作“载井一”,据崇抄改。)宣和二年,创便坐厅事之旁,曰静轩、曰舫斋、曰阳春亭、曰飞舄堂。乾道初,令杨汝南复创斋其东,曰不欺。自为《记》云:“客曰:‘三不欺者,皆古之贤令尹。公欲兼而有之乎?’曰:‘予所谓者,不欺于心,求在我而已。’”县,初有令、尉、簿。簿廨,县之侧,淳化中废,诏以尉兼焉,后复置。尉厅,本县东南,绍兴十年,移行衙右。元丰二年,增置西尉,建治教场间;绍兴八年,郭昭仲辟所舍之西为堂,曰隐吏;乾道六年,迁教场西门外,重架厅事居之。崇宁,置丞,于县西为廨。
永福 旧令、尉二员止尉厅,县鼓门内之西。元丰二年,始置簿厅,即县东隅四十步创。崇宁置丞,又拓鼓门内之东为厅。建炎三年火,沿县以东丞、簿厅皆灾。陈炎为宰,趣调二役,仅措立县宇。(底本作“二役”,崇抄作“工役”;底本作“指立”,库本、崇抄作“措立”,皆据改。)绍兴改元,王禹同继之,乃建外鼓楼门楼。至二十一年,令叶秉彝补葺盖造,乃备。是时,丞、簿寓重光寺二十三年矣。吴庭表为丞,秉彝仍与创复旧治。独簿至今犹寄重光寺西庑。若尉治,则无所改易,崇宁三年,尉江信摄县事所重建也。
闽清 以税场为县。近起乾化,草创陋狭。大中祥符初,史温为令,上事之月,守严辟疆适至,一见而知之。于是去宿弊,兴滞利,不一岁称治。《县记》云:“征口之耗登,户输之损益,金谷之逋负,词牒之稽留,胥吏之侵渔,兼并之骄僭,寇攘之聚集,巫觋之淫祀,缁流之伪滥,(底本作“巫□之淫祀□流之伪滥”,缺二字,据崇抄补。)契券之欺诈,封洫之交争,称责之倍息。(底本作“称责之□息”,库本同,崇抄作“称贷而倍息”,补“倍”字,仍“责”字。)俾自陈而改张,责伍保而督察。又列为簿领,(底本作“簿□”,缺一字,据崇抄补。)制以关防。强则抑之,弱则举之,惩之顽恶,诲之孝悌,戒之游惰,劝之播种。养生送死,节用知方。未逾期月,一境咸格。”(底本作“□格”,缺一字,据崇抄补。)既为之建学立社,设市井,置射场,表分闾巷,界定村落,陆途则布石,水渡则造舟。置越客亭以备迎送。又为双舟,名曰仙槎。亭之行,有二小舟从焉。民大悦之矣。大姓者四十四人,乃鸠财以“愿葺公宇”为请。首新令廨,置敕书楼。有台曰励俗、斋曰无惑、阁曰退食、楼曰将归。有亭二:内曰北堂,外曰星徽。至于诸僚厘务之所,靡不修盖。其外,则鼓门之右有南昌阁,公圃之内有波心亭。廓开公庭,彻视通路,民有讼诉,罔有不达。时,民有诉告,令相追究。未尝遣一吏摄一民,面自穷理,至则遣之,以是囹圄多空。招携疲瘵,给以旷土,宽以祖制(库本、崇抄皆作“宽以租赋”。),树以室庐,因其登谷,诲以储蓄。不急之用,无或为者。秩满去官,所有惟琴书,所得惟民谣。皆祥符三年,温自为《记》。时,主簿已废,坏宇犹在,后复建。治平改元,尉廨,以州司户沈安圃摄邑,乃修复之。熙宁元年五月,霖雨荐作,山谷百水争出。前去数百步,大江复涨溢,民庐漂没,官舍亦遂荡然。有僧远思等余八十人,(底本作“余八十八”,库本同,复旁改“八”为“人”,崇抄作“百十余人”,据库本改。)以住院遗积请任其役。阅四月,为屋五十七楹。规模始大于前。故狱舍在东南隅,远不可察视,迁创于内。时知县徐绛也。绛自为《记》。淳熙四年十二月,灾。其明年正月,令朱棨视事,以二月调役,六月告成。令、尉、簿廨,以次悉复。
宁德 县本盐场。令、簿、尉、丞,旧四厅。建炎二年,建寇皆焚之。绍兴改元,令,赵诜之更创;丞,县西。尉,又在其西;簿,二十八年始移治故驿舍地,今馆驿即旧主簿厅。今县南。
罗源 自庆历八年移廨宇县北。时,令陈偁也。偁,延平人。开渠以膏民田,人号永利渠。作亭以来商征,且燕息于是,人号陈公亭。新孔庙以劝民学,数年,学优而仕,知名者众。人曰:陈公之门人。既去,而人思之。元丰中,守温陵。士人、父老越境迎之数十人,争奉酒肴。(底本作“争奏”,库本同,据崇抄改。)陈诗云:“壶浆压境来迎拜,犹记溪山旧主人。”元祐中,闻其讣。邑人相与聚哭者三日。元符改元,为立祠堂。余太宰深时为太学正,为《记》。旧令、尉二厅,尉兼簿。亦坐建寇毁。(底本无“毁”字,据崇抄补。)建炎三年,令吴确始建县宇。尉犹草创,其厅事,淳熙六年,尉施炎乃克为之。簿,自绍兴四年初置,寓水陆寺。淳熙二年灾。其明年,王葵为簿,始即寺建厅事。(底本作“始印寺”,据崇抄改。)
此其诸县兴造废革之大概也。若县故各有回车院,县官率先后秩满移此以俟代者。怀安,天禧初改创;古田,祥符初,以废簿厅为之;长乐,元祐初,簿废,尉迁入其廨,以所居立。斯见于碑志者。他可知矣。今皆无之。
诸县社坛
社稷,宰邑有之,从古然也。风伯、雨师附社稷坛左右,雷师之祭寓雨师坛。自唐,州、县同制。五代,干戈蹂躏无禁;洁夷缮饰,取其临时。(库本、崇抄皆前句作“蹂践”、末句作“取具”。)
皇朝景德、祥符以来,申戒严饬诸县,以次修举。至政和,颁降图式,或乃改创焉。
闽县 故坛南台尉厅之西。绍兴二年,始移于西南。(底本作“始□□西南”,缺二字,崇抄作“始移西南”,据库本补。)今法海寺北。
侯官 乌石山下。于县亦为西南。政和元年,始建斋厅。
怀安 在县东北,旧矣。政和二年,吴与为宰,援据礼典,正位西南。见教授张读《记》。
长乐 福清 皆去县西南一里,如故。
古田 坛今县西南。景德二年,李堪始立坛二于县东,《记》云:“廨垣东址曰县学,学左顾曰县社。”正厅一,祭器房四。自初献至终献与陪位者,斋宿有所。祀事毕,引乡老、秀民,效“乡饮酒”、歌丰年。时人称之。
闽清 大中祥符二年,史温亦始置社稷坛县西南隅,坛左右,风伯、雨师坛各一,其南植双表,北为亭以待三献。堪、温皆自为文记之。
宁德 自有县以来,建于白鹤岩西。政和二年,徙西南置。
惟连江、长溪、永福各分置坛近县三所,如郡之制。
连江 社稷坛县西南,风伯坛县西,雷、雨师坛县东北。
长溪 坛社稷县西南惠海山下,坛风伯县西明宗山下,坛雷、雨师东北龙泉山下。(此段文中,库本、崇抄皆置“坛”字于“社稷”、“风伯”、“雷雨师”之后,与底本异。)
永福 方位如二县,皆政和后作也。
诸县庙学
(底本只以“诸县庙”三字为题,按本志目录,当是“诸县庙学”,据补。又,底本自标题以下脱简一整页,即自“唐制……”至侯官条“……治平甲辰重修侯”止,复将前一章“诸县社坛”之半页文字窜入。今去其窜入之重复内容,并据库本、崇抄补正所缺。)
唐制:县学立孔子庙。释奠,以令、丞、主簿若尉为三献。本州,唐以前诸邑故行之矣。巢寇之后,毁废殆尽。皇朝始渐建庙。景德中,诏定县令、丞、主簿三献之礼。是时,令之贤有才者,间请于郡自建学,然作者尚寡。庆历四年,诏诸郡置学,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若民力未给,许姑就孔子庙,或系官屋宇。于是,建学者始众,然教养规约,人自为之。职事、生员,大率略具耳。(崇抄作“大率略具尔至……”,库本作“大率略具耳……”,据改。)崇宁初行舍法,乃诏:学置学长一人,学谕一人。学长掌一学之事,学谕以经术训导诸生。委州知、通、教授,选老成有行艺、为闾里所推服者,各给俸禄,县以不系省杂收钱充。诸生在学一年,从学长、学谕考选,以报令、佐审验,升州学。仍置小学,择可为教谕者。十岁以上愿入学者,听之。惟倚郭县皆不置。时,学各增建斋宇。逮舍法罢,重以兵火,圮坏者相继。后率更创,犹有旧制焉。闽、侯官,盖倚郭县。
闽县 以万岁寺,补山下。
侯官 以县治之东为宣圣庙。庆历后皆尝修完。闽县,庆历中始建,治平甲辰重修。侯官县,先圣神座,熙宁九年正月二十八日,县令方叔完塑像并建庙;(各本皆作“熙宁九年……建庙”,后文重修却作“熙宁三年”,疑前为“熙宁元年”之误。)熙宁三年,知县庄谊重修。舍法行,二县学并寓府学西北。后罢。今为府学房廊。今春秋释奠,即庙行事而已。
怀安 故有亭。北门道南为祭所。(底本作“切门道南”,崇抄同,据库本改。)大中祥符四年,主簿陆柬乃卜县东隅为庙。自为《记》。嘉祐二年,知县樊纪复移于县西,择地之胜,崇建学宫,讲堂敞严,斋室閟静,中尊夫子,(崇抄作“中奠孔夫子”。)殿配享以十哲,图七十二弟子、传经诸儒于壁,塑孟、荀、扬、韩、王五贤于堂,辟小学,祭器、庖廪咸具。周先生希孟为之《记》。舍法行,增至八十一区。建炎中,建寇焚毁。绍兴初改创县东。斋二:资深、日新与小学为三。
连江 嘉祐三年,修庙为学。政和初广之,凡四十三区。有善养堂;斋二:笃信、好信。武士及小学,军兴久废。绍兴八年,林觉为县之三月,改作于县东南,背长汀,面云居。邑人林日华率陈元礼、林芘、林錞等缗线万有奇助之。重门、修廊,巍殿中峙,有:繙经阁、驾说堂,更为四斋:富文、能信、移孝、怀忠。(底本作“龙信移忠”,据崇抄、库本改。)邑人李侍郎弥逊为《记》。淳熙八年,以学与夫子东向非宜,改为面南。用邑人郑侍讲鉴之言也。陈淳宗率生徒为之。
长溪 学,县东南。庆历中筑菱湖地以建。元祐二年,移东门外,以建善寺地为之。五年,仍旧。大观二年,知县叶安节重创,为屋八十八间,大风拔毁。明年复葺,凡四十六区,(底本作“凡六十四区”,据库本、崇抄改。)斋四:近智、养智、崇智、好智。外,小学。长乐 学最古。起唐乾符四年,建于县东南。皇朝,宰董渊、吴仲举、萧竑、施闻踵缮治,(底本作“吴外举”,据崇抄改。)莫能就。元祐戊辰,袁正规既视事,(底本作“租事”,据崇抄改。)亟议修建。邑人林通者作《县图经》,命鬻之,得钱二十万,县富民皆相与出力,乃仍旧殿新之。背殿有堂,翼以两序,为斋十二。岁种田十二斛,更盖房廊、后圃余十间,以佐给费。时养士几一百人。见林通《图经》及林勰《学记》。崇宁初,增至五十三区。后舍法罢,多省废。今斋二:依仁、进德,与小学为三。
福清 学,县东,元丰元年,广庙地作。崇宁初,增至八十四区。有稽古堂,(底本作“有稽古□”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邑宰方叔完市钱塘书籍以储。斋三:亲仁、依仁、武士及小学。
古田 旧学,廨垣东趾,其地也。景德二年,李堪为宰,毁淫祠三百一十五,撤佛宫四十三,取其材植为县庙学。位先圣,列十哲,绘六十二子、二十一贤及孔伋以下大儒至唐韩愈氏九十六人。有亭一,曰函丈;台一,曰舞雩;又阁一,(底本作“阁十二”,崇抄作“閤十二”,据库本改。)曰草玄。校典一人,主缃牍,礼生二人,主奠谒。蹑屩赢粮来就学者盖多。国初时,视诸邑独盛。堪自为《记》。嘉祐二年,陈昌期领邑事,复修之。昌期自为《记》。(底本作“□期自□记”,缺二字,据库本、崇抄补。)崇宁初,增至九十一区。有九经阁、(底本作“九理阁”,据崇抄、库本改。)会道堂。左右序为斋八:精义、达义、遵义、思义、抱义、由义、摩义、喻义,外小学。绍兴元年,建寇尽焚之,寓讲所于佛屋。(底本作“寓□所”,缺一字,崇抄作“斋所”,据库本改。)三年,令周彦雄始作于县西郊。(底本作“令周君”,据库本、崇抄改。)林好古《记》。(底本自“始作”以下四页皆残失上半,每行缺六至八字不等。今以崇抄、库本互校,但两本文字出入甚大,或至全异其意,而崇抄多文从句顺,因取崇抄,以库本之文存注备考。此处库本作“创于邑西郊”,其下无“林好古记”注文。)七年,诸生林好古、陈高、卓冠与其邑人鸠金钱百余万,(底本“陈高”,崇抄作“陈鬲”;并以崇抄“其邑人鸠金钱”六字补底本缺文。)请还学景德旧址于令邓观。帅张致远许之。(“于令”以下,库本作“二十四年汤选”六字。)岁终告成。像塑、绘事、讲堂、斋舍、庖圃之所皆备。(“讲堂”以下,库本作“斋室祭器庖廪”六字。)李广文为《记》。讲堂之侧有应沙轩。林好古为之《记》。
永福 旧有庙学。(“永”字以下,库本作“福学在县东崇”六字。)崇宁元年修,凡五十二区。有养士堂。斋三:笃行、成行、(“养士”以下,库本作“斋三敦行修行”六字。)武士及小学。建炎三年火。绍兴初,复葺完。更为四斋:(“绍”字下,库本作“兴间复修建有四”六字。)博文、敏行、履信、怀忠。
闽清 景德四年,令史温上事之三日,(“闽清”以下,库本作“学县东南令史温”六字。)谒庙无所,即议建立。得县东南隅废廪地,(库本于“即议”下作“建礼殿于县东南”,无“隅”字。)召乡之秀民谋之。既塑像先圣先师、十哲、周其壁画六十子及大儒。(库本于“既”字下作“建塑先圣十哲像”七字。)乃营仁、义、礼、智、信五,(库本于“乃营”以下作“楼阁斋堂庖廪以”七字。)聚诸生肄业。讲堂一,以资辩论。有谈经楼、三礼(库本于“讲堂一”以下作“谈经楼三、阁五、续创学舍三十区外,又创善养”,长达十八字,比崇抄多出八字。)堂、祭器库、严奉轩。大中祥符二年,温自为《记》。绍圣二年,祝圣为宰。陈公旸初擢制科第一以归。邑人又新其学,(库本自“科第”以下作“邑人同请于令以小学”。)作堂以祀其兄馆阁校勘祥道。四年,郑居仲为《记》。崇宁二年,(库本自“阁校”以下作“勘兼太常博士至崇”,中无注文。)增为四十一区,有稽古阁。斋曰:教祗、教中、教和、有造。(库本自“四十一区有”之下作“养士堂又为斋三教”。)淳熙五年火。明年,重建经史阁。斋十二:(库本自“淳熙五年火”之下作“令赵鞏之复创为斋”。)教中、教和、进道、经德、居仁、由义、立礼、尚志、(库本自“进道、经德”以下作“有造能信移忠敏行”。)会文、兴能、升俊、养正。
宁德 庙学,县东。嘉祐三年,(库本于“宁德”下作“学南,嘉祐三年”。)以省地建。崇宁二年,增为四十七区,有敷教堂,(库本自“增为”以下作“四十二区又建创”。)斋四:东,富文、移忠;西,敏行、笃信。乾道七年,令徐石建小学。(库本自“敏行”以下作“能信复于学内省地”。)
罗源 庙学,县西南。庆历八年,令陈偁建。(库本自“庙学县西”以下作“南庆历八年令陈创”。)延郑先生穆为师,以劝民学。元祐六年移县东。(库本自“以劝”之下作“民元祐六年令袁符移于县东为今所”。)崇宁初,增至九十九区。有议道堂。斋九:勤礼、(库本自“九十九区”以下只作“斋五”二字,下接“笃礼”。)笃礼、彰礼、由礼、善礼、好礼、隆礼、崇礼。外小学。(库本于“好礼”之下只有“及小”二字,径接句末“学”字。以上底本每行所缺字,库本与崇抄多异文,字数出入亦甚大。)建炎间遭爇,建,兵后重创。
诸县仓库 县仓有三:一曰盐仓,(崇抄有“诸县仓库”标题及“县仓有三,一曰盐仓”,底本缺,库本亦缺。)二曰省仓,三曰常平仓。盐仓者,国初有之,分贮漕盐于此。(底本自“常平仓盐”以下至“漕盐”之前皆缺文,库本同,据崇抄补。)其旁置场,听民自市焉。元丰,运额既多,(底本自“听民”以下至“既多”之前皆缺,库本同,据崇抄补。)随产科卖。无产者,谓之浮盐。民以时视价值多寡,(底本自“谓之”以下至“多寡”之前,皆缺,库本同,据崇抄补。)于此取给。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永福,(底本自“怀”字以下至“此六县”之前皆缺,库本同,据崇抄补。)此六县者,由南台仓搬请。以往,仓场皆附县置。(底本自“搬请以”之下至注文“闽县”之前皆缺,库本同,据崇抄补。)闽县,旧在主簿厅东。侯官,系天圣元年附主簿厅置场。古田,“治平记”:“卖茶盐场在县南。”永福,曾师建“记”:“盐仓,在县城东。”怀安、闽清,并县内。(以上注文,底本缺“田治平记卖茶盐”和“记盐仓在县城东”十四字,据崇抄补。库本则无此整段注文。)连江、罗源、宁德、长溪、长乐、福清,(底本缺“罗源宁德长溪”六字,库本同,据崇抄补。)此六县者,各地产盐,岁捐,卖其民。以其余运纳南台仓。(底本缺“岁捐卖其民以其”七字,库本同,据崇抄补。)虽海仓逐邑别创,许亭户输纳至县给卖,(底本缺“别创许亭户输”六字,库本同,据崇抄补。)则又各置仓场县东、西。连江在县西南,罗源在县西之侧,建炎二年,知县吴确重建。宁德在县门内之西,亦兵火后重创。长溪、福清,皆县门内之西。长乐,县内。天圣六年,四县罢煎漕课,犹命鬻县盐。惟长乐岭口、福清海口二海仓如故。岭口仓,去县东二里,旧在临水渡侧。熙宁中,运使贾青移此。海口仓,去县东二十五里。岭口有监仓一员,(底本作“监仓”,库本同,崇抄作“盐仓”。)廨舍在县尉厅之西。海口仓以监镇兼管。政和中,盐本不给。官吏趣办漕额,谓民产浮盐可米偿,因仍至今,仓场皆在也。
省仓者,咸平四年始置。初,诸邑输米,悉趋都仓。至是,大理寺丞马易从奏:“诸郡外县合销粮草,令顺便受纳。”于是,敕各置仓。闽、侯官、怀安以倚郭不置,余九县皆置。连江、永福,皆县内之西。福清,县门外之右。长乐,去县西半里。长溪,县之东南。罗源、宁德,皆在县东,建寇焚毁。其明年,罗源再创;宁德至绍兴二十八年乃更造。古田、闽清,皆在县侧。古田,兵火后再创;闽清,淳熙四年灾,明年更造。其后,水口、鸡菜两镇置寨,又分两仓,凡十一所。隆兴二年,以连江民赴都仓输米便,自后科拨,岁止十仓。
常平仓者,皇祐元年始置。初,诏州置常平,翰林侍读学士宋祁以为,远县乡保力农之家,无由沾被。是岁,州始以常平都数量户口多寡,分九县置仓。连江,县西庑。福清,县门内之左。永福,在县东隅,去县四里,崇宁三年建。长乐,县西。长溪,县东。宁德,县门内之西,绍兴元年创六廒,乾道七年增创一廒。罗源、古田、闽清,与省仓同。康定二年,复义仓法。元祐中,许于常平仓别项桩管。隆兴元年,州始拨还逐县义仓合管数目。明年,连江既并赴州仓,常平独八县受纳。若县钱库。
有省库,国初,州县钱物悉以系省,始置有常平库,与仓同置于皇祐元年。有免役库,熙宁五年,起催免役钱,置闽、侯官省库。各县厅西常平、免役,移丞厅置。余十县并县门内。福清,县厅西街上。长乐,县厅侧,旧建。连江,县东,乾道三年重建。罗源,常平库在县厅西,省、役库在县厅东,建炎三年重建。宁德,省、役库在县西,绍兴元年建,淳熙六年併归省库,以免役库为架阁库;常平库旧在县西,绍兴二十八年移在县东。古田、怀安,皆县厅西,皆建炎兵火后建。其后,有经制、总制、抵当、米价钱,各并就库眼。惟长溪,运司、免役、常平、抵当库,县西,经、总制、米价库,县东,元丰元年重建;永福,省、役、常平库,县东,经、总制、抵当、杂交库县西,建炎三年重建。钱库外,各置架阁库。
诸县镇务 祖宗时,州城都务、临河务,号里、外税务。二务之外,惟九县十务而已。闽清、长乐、罗源、宁德、长溪、永福、连江、福清与古田,里、外二务是也。是时,闽安镇特遣赴临河务输税尔,非别立征课也。黄崎镇,虽自闽时为税场,实属长溪县务。海口镇,乃福清主簿兼监,西自渔溪,地名渔溪径,有径港。东及海口,皆入县额。水口镇,即古田外务也。
自太平兴国至明道、景祐间,州较亏剩,只十二务,见于文籍如此。景祐二年,水口镇始以巡辖马铺兼监。四年,闽安镇始轮里、外务官兼监。治平二年,海口镇始以钟门巡检兼监。其后,或复用县官,或别差官,然税额如故。崇宁初,乃增置怀安县务。十县务,旧并号茶盐商税务。后罢科卖茶,只号盐商税务。今虽民产茶,盐不支给。其务名及务官带衔如故。政和八年,遂定十县务及四镇正额:闽安镇,闽县东南八十里;除州轮里、外务官监外,黄崎镇,长溪县西一百五十里;崇宁四年,就建市易务,(崇抄作“就建平市场务”。)以镇官兼。有《碑记》。水口镇,古田县南八十里;海口镇,福清县东二十五里;皆自朝廷差官主之。怀安、福清,以县官兼;古田、长溪、连江、罗源、宁德、闽清、永福、长乐尝专置监务,寻罢;唯古田、闽清、连江、罗源四县今存。(底本“罗源”下旁添“古”字,以“四”作“田”字,则古田重出,据崇抄改作“四县今存”。)绍兴二十六年,减併闽安镇、临河务。明年,复闽安镇,独罢临河务。乾道元年,州置税亭河口津。淳熙五年,并怀安、永福、宁德、福清县务皆罢。明年,复四县务。州仍于美化门收河头税钱。若侯官有侯官镇,旧县治。怀安有鸡菜镇,今五县寨。长溪有峰火镇、今峰火寨。莆门镇,今抵温州镇界。连江有北交镇、三砂镇,皆今县东。永福有永泰镇,今县郭下。罗源有飞泉镇,今飞泉渡。旧皆不征商。唯长溪白沙务,绍兴二年置,十年以税额令黄崎管认,罢宁德关棣镇,号长境渡口,县故有栏脚巡税;永福辜岭务,元丰三年置;登冲务,政和三年,析辜岭税额置,旧在归义里,后移洑口埕渡。县故许百姓买扑,(“买扑”,宋代称商人呈官包税为买扑。)绍兴二十六年并罢。
诸县祠庙
县祠庙率里社自建立,岁月深远,一邑或至数百所,不可胜载也。姑取有事迹、姓氏、封爵、庙额者记之。
闽县 金崎庙,去县七十里。晋康帝时,渔人钓于此,得金锁二尺,因诏立庙。见《旧记》,详见《海道》。
侯官 福顶庙,县西南,号古灵,其山之阳,其神居焉。唐天复三年,始降于义兴社,后迁于吴屿,已乃迁此。每岁孟春,土人竞祭以祈福,于是以福顶名山。政和八年,赐额昭惠。绍兴十九年,封普济侯。二十九年,加威显。乾道三年,又加灵应。
连江 大小亭庙,县东江口。晋时,有黄助兄弟三人,汉黄香之孙也。舟回,自海南至是遇风,兄弟连臂浮于江岸,夜则画沙成字,表其履历,复现梦于乡人曰:“为我南山作坟,北山立庙,吾能辟灾降福。”如其言,里无虎豹之患;建盐亭,获其利。人号其兄庙为大亭,弟庙为小亭。永隆元年,大亭号浮济将军,小亭号昭远将军。 炉峰庙,县北,号东乡。唐景福中,王氏入闽,淮民随之。始至,有桴浮香炉及书砚,阔尺余,今犹存。漂于岸侧。其人异之曰:“此吾乡杜三郎故物也。”因创为祠。通文三年,号高义侯。永隆元年,改稽圣侯。保大中,升为灵瑞王。郑签判南卿为《记》。 又灵津侯庙。相传:始有物浮波间,达境上,睨而视之,石也。众异之,遂立庙。今有唐敕文,漫灭不可读。
长溪 韩将军庙,县北莆门镇。前汉横海将军韩说也。见《旧记》。又云:陈五官庙。 马郎庙,县东北。晋元帝时,司马浮入闽,后为江夏太守,溺死。乡人思之,为立庙。
长乐 植柱庙,县南。唐开元中,有神降于察山之阴,乘大木溯湍流而上。渔者林生负而趋下还。不旋踵复溯而至,如此者三。心异之,取而置石室下,远近望之若植柱,遂以为名庙。尝有洪氏女浣纱其旁,见若银卮浮水,褰裳探之,水渐深,为蛟所吞。其家诉于神,不终日,雷雨暴作,刳蛟于水滨。得女尸蛟腹中。洪氏感涕,虚其居,刻所取木为像,塑其女配焉。景祐中,县尉王侯以祷雨获应,倡里人更立庙宇。绍兴三年,赐额显应。庆历中潘奎为《记》。 通津庙,县东南。永隆四年封通津侯。有敕牒云:“惟神禀气幽玄,效祥瓯冶,享惟馨之庙食,几换星霜;回不测之阴功,动谐舒惨。既彰通感,是切依凭。几因舟船之去归,皆契威灵之保护。今得申举,爰示封崇。宜钦优异之恩,用著聪明之德。事须承制,封通津侯。”
福清 昭灵庙,县南六十里,号余坑。其山之阳,有神降焉。古老相传:昔张仙师乘铁舟抵浮山,海旁古舟痕犹存。舍舟而陆,憩于磐石,有柱杖步履在。(底本作“有柱□步履□”,库本作“有住舟步履在”,据崇抄改。)陟而北,留巨迹鹿踪于苍石之上。《记》云:“步石而成独迹,可尺有二许,今在庙中。许难诗:“玉鹿带符来月苑,(底本作“许难诗”,库本同,崇抄作“许离诗”;底本“来月□”,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铁船拥旆下星河。”天禧元年,邑人高赟率众为立庙。皇祐中,陈良为《记》。熙宁十年,封保禧真人。言其窒溪流,(底本作“言县灵溪流”,据库本、崇抄改。)易平岗,捍涛,致雨,护饷,弭兵,有功在民,无德不报。绍兴八年,赐额昭灵。三十年,加封妙应。乾道三年,又加普佑。有酿酒风、岁六月,社民集祠其下。时歊热,酒善酸败。辄旬日北风以持之,号张公酿酒风。浙商常候以为便。卢焦石。高数丈。海涛漱激为龛岩玲珑之状,或采为池亭玩,必致谴怪。 昭应庙,县南四十五里。闽王牙将卢雄也。尝战殁于渔溪,因立庙,号通感王。绍兴二十六年,赐今额。
永福 洑口庙,县东南二里。姓陈氏,居乌石山。兄弟九人皆著奇节,没而为神。初置永泰之年,溪潦暴涨,有若枯木溯而上者数四,乃洑口祠所刻像也。邑人柯氏取之,即今庙之址,累石为室,奉焉。民祷祠,或樵牧过者,往往石室中获铜钱。开宝中,号洑口通灵护境庙。嘉祐七年,黄彝为《记》。绍兴元年,赐额威显。九年,封灵贶侯。
古田 宁境庙,县西一里。唐开元中,大姓刘彊率其部归于州,始立县。卒之后,邑人思之,为立庙,号宁境。景德中,李堪为宰,毁淫祠数百,独不废侯祠。未几,民请迁之,乃更立今所。嘉祐中,陈琮、张彦博为《记》。崇宁二年,赐额忠应。(底本作“忠应”,库本、崇抄皆作“惠应”。)政和二年,封顺宁侯。加正应。 灵渊庙,(底本作“灵湖庙”,崇抄作“灵源庙”,据库本改。)县北五里。旧号羊角龙王庙。绍兴十四年赐额。 水口孚应庙,县南八十里。旧号川陆庙。绍兴二十七年,封英济侯。
闽清 梅川庙,县西。旧有之。相传姓陈氏。乾德二年,鲍修让以水不伤庙,封为侯。天圣四年,淫雨为沴水横流,民居、高陵皆垫溺,庙在其下,独不浸润。五年,权县邵贺为《记》。绍兴元年,赐额德威。三十年,封昭显侯。 南山德怀庙,县南。姓陈氏。同年立。绍兴三十年,封英惠灵显侯。 龙王庙,县三十五里,宣和三年立。政和六年,赐额显利。鬼神之为德不可掩也,而每为巫妪所累。李堪《古田县记》云:“风俗秕瘁特甚。怪节戾常,祈求于神祟,祸福出入,乘人怖疑,以求所欲,浸蔓也。乃灰淫祠三百一十五所,化其墟,成嘉谷二百一十三亩。”庆历中,蔡公襄为守,尤深恶疾家依巫索祟之弊。盖非独古田然也。二公愤惋至矣。然不择贵贱,愚者常易惑;不问富贫,弱者常易欺。故风俗至今未能尽革。每一乡率巫妪十数家,奸民与为道地,遇有病者,相为表里,既取其货赀,又使其不得访医问药以死。如是者,可痛也。夫愚弱者,必赖聪明有气力者救助教诱之。仁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