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网
取消

杜甫困居长安十年 曾以蹭饭果腹

天宝五载(公元746年),杜甫34岁(杜甫生于公元712年),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漫游,来长安求仕,以实现扶世济民的政治理想。然而,此时的玄宗皇帝已然不是开明天子,生活极端腐化。不过,杜甫对玄宗仍然抱有幻想,以为通过忠臣的努力辅佐,国家仍可回到开元盛世的局面。于是,他积极寻求从政的道路,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 杜甫来到长安不久,父亲便去世了,这使他失去了经济来源。他有时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采些草药,经过加工,拿到市场出售以■口,有时去买政府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渐渐地,他需依赖亲友的周济了。 这时,杜甫衣衫褴褛,经常挨饿,动不动就是十来天没米下锅。他的族孙杜济住在长安城的南郊,为了叨扰一顿饭吃,他每每前去走动。这位族孙的生活也不宽绰,见长辈来了,心里老大的不悦,但嘴上不好说什么,只好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打井水淘米,使劲摆动水桶,把水搅得挺浑;到园中砍菜,放手乱砍一气。杜甫对此感慨万分:人一贫贱,就连同族晚辈也要给点脸色看了。 天宝六载,玄宗诏令天下之士通一艺以上者皆到京都就选。此时正值李林甫频频制造冤案之际,他怕参加考试的人在对策时指斥他的奸恶,便施展阴谋诡计,让考生全部落选。杜甫满怀信心地参加了这次考试,不料竟是这样的结果,他深感沉痛与愤慨。 考试的路子走不通,杜甫便向显要人士投诗,以求他们的援引。他首先寄希望于韦济。韦济作河南尹时,曾慕杜甫的诗名而几次去寻访,向人打听杜甫的情况。杜甫得知后,作《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一诗,对韦济表示感谢,并希望得到他的汲引。天宝七载,韦济迁尚书左丞入京后,杜甫又有《赠韦左丞丈济》诗,希望得到对方的大力提拔。韦济也确曾在百官会集的场合为杜甫张扬过诗名,但于杜甫的仕途却未能起到作用。这使杜甫感慨万端。与此同时,杜甫还直接向玄宗献赋,以求天子赏识。 终于,玄宗看重了他的文才,使杜甫获得了“参列选序”的资格。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杜甫才被授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管理东宫宿卫),为生活所迫,他只好就任。一个诗歌奇才,苦苦挣扎了10年,才得到一个小小官职,令人唏嘘不已。